“双减”后,我发现……
“双减”,一定能够荣登今年的热词榜!它自7月份诞生之日,便以雷霆万钧之势、排山倒海之气,一路斩荆破竹,浩浩荡荡,铮铮感奋。
学而思关门了,新东方停业了,某某英语跑路了,某某数学门店减少了,“一对一”家教也因疫情被不体面的曝光。
为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少学校的延时服务增加了,尽量让低年级孩子“不背书包”回家,也不再进行各种检测。
一时间,大街小巷,老幼妇孺,口中尽是“双减”。
“双减”后,我忽然发现有些家长更焦虑了。这些家长大抵是之前有不少培训班,他们早已习惯将孩子的学习交给学校的老师和课后、周末的辅导班,只有在课后安排满满,他们才对孩子有信心,对自己才安心;而此时,班停了,课少了,周末闲了,原本满满当当的节奏忽的被打乱,一些家长茫然、心慌了。
“双减”后,我明显感觉老师们更忙了。他们在承担着午饭、午休的任务后,又承担起了延时服务。而秉承让教育回归校园、让学习回归课堂初衷的“双减”,让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质量用心打磨,精益求精;“小学低年级不留作业、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单元测、期中测”等条文,又为老师们精准把握、有效判断学情,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
熙熙攘攘的“双减”报道铺天盖地,喧嚣纷攘的“双减”话题时时热议,我也常常围观着,参与一些热热闹闹话题的闲聊,闲听着不同的吐槽;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双减”,居然,好像和我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你看——
“减过重作业负担”?——我们学校一贯没有太多作业。
一二年级,孩子每天的作业微乎其微的少,每周还有一天“无作业日”;三四年级,作业也是非常少量,每天我下班回家时,她早已完成,开心的在玩。
五年级的她,赶上了“双减”,学校很暖心的倡导“让教育回归学校这个主阵地,”更是很有魄力的打造“不背书包回家”的创举。然后,我的孩子,每天真的不再背书包回家——她在学校延时课堂上,完成所有的功课。
“减校外培训”?——好吧,我们的校外培训还没有开始。
原本我还在想,到了5年级,是不是可以考虑报个班?好吧,一记“双减”重拳,将我还没有来得及细想、还没来得及规划的校外培训理直气壮又毫不留情的拍在沙滩。
“双减”,和我真没有什么关系!当我忽然发现这一点,内心竟有说不出的淡定和隐隐的自豪。我的孩子,之前是快乐的,现在还是;我这个家长,之前是淡然的,现在依旧。
有人说,双减以后,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家庭,大多数的选择权交给了父母,以前被动的接受报班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回过头来,要父母去主动认知,去规划。所以,一些人的节奏打乱了,生活慌乱了。
我很幸运,我从没有将孩子的成长交给别人。
孩子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有着高度的专注,回家能够主动的完成功课,对校园生活有着满满的幸福感,这样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不是培训班提前学习多少知识点、每天多刷几套卷得来的,这是我们一天天的陪伴、一点点的滋养、一次次的鼓励所得;这是和孩子共同感受四季风雨、一起迎接日升月落所致;这是你进步了我同你一起欣喜、你不开心了我帮你分析问题所获。
我没有将目光放在一张张试卷上,没有将关注纠结在一次次分数上,我更在意她的品性如此温良,更欣喜她的习惯如此自律,更满足她的状态如此阳光;当然,也很欣喜的收获,她一次次的进步,一天天的稳步前行。
“双减”后,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方向是对的,这个发现,令人喜悦。
内心平和,生活温暖,冬日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