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到家一切都是风平浪静的。队友晚上没有回家,陪娃学习就轮到我身上了。 昨天晚上正常下班,到家都六点半左右,回家看到的第一眼就是两个娃在看电视,我瞬间觉得血压升高,但是我强忍着。我问老大:“昨天不是说好的,回来第一件事儿就是练琴吗?” “是啊,但是我刚回来呀!我现在有点饿!”边说边吃蛋糕。 “饿了吃饭!吃完饭抓紧时间练琴。今天晚上要把昨天晚上琴补上!” 以上是我们的对话。 饭桌上,两个娃吃饭心不在焉的,这两天在听一本书《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这本书挺好的,从生活到教育都涉及到,边听边反思,自己渴望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生活中怎样才让自己的孩子做到这些呢?比如吃饭时候,不挑食,食不言......这些细碎的生活细节,平时我好像都没怎么注意!自己小时候,家人也没这么刻意的教过呀,现在自己基本上也能做到这些。一边是理论,一边说现实,我觉得自己也有点自相矛盾,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呀! 饭后练琴,各种磨蹭、拖拉吧!每天都是这样,一开始我还能心平气和的跟她讲,慢慢的我的火气就上来了,从心平气和的讲,到高声命令,再到扯着嗓子吼叫。完全一副骂街的形象,哎!我也很讨厌自己这样的言行举止,但是有时候我就控制不住自己。天天看书,书中告诉我们,不吼不叫,给孩子成长的时间,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当时听着也很有共鸣啊,为何到实操中就做不到呢?理论怎么就指导不了实践呢?同样,吵完我也后悔啊,明明可以好好说,怎么就莫名其妙的吵起来呢?时间久了,只要我嗓门一高,她就沉默不语,我害怕因为吵,把她吵的不自信了,我也试着在控制自己情绪,但是到事儿上我就输了。 最后是,她自己一个人在楼上练琴,因为昨天没有练完,除了练习今天的,还要把昨天的不上去,搞到晚上10点半。练完琴要求她把昨天的网课也补了,10点半就没听到琴声,她说自己在下面学习网课,但是我手机没有提示她已完成的任务。我也不想再跟她争论了,已经11点了,自己洗漱睡觉了。 今天早上我5点就醒了,睡不着干脆起床,以前都是6点半醒,我洗漱完毕以后叫她起床。她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所以今天早上我起床洗漱时候,她在喊我:“妈妈,几点了?我是不是该起床了?我不想迟到!” 听完这话,我心里五味陈杂。昨天晚上我告诉她,今天无论弄到几点,都要把你当天任务完成,明天早上我不叫你,自己睡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去学校,迟到了自己找老师说原因!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可能因为我说这话,所以她今天早上一早就醒了,生怕自己迟到。 从这点看,她对自己的事情还是挺上心的,前天晚上我发现她的水杯漏水,就告诉她,把水杯带回来,我跟她换一下。昨天晚上她果真把水杯带回来,但是我没带回来我的水杯,所以我给跟她讲,让她先用自己的水杯,我今天记得把我的水杯给她带回去。 从这两件事儿上可以说明,她做事儿还是靠谱点的! 也许孩子没有问题,有问题,需要改正的是我自己!用队友的话来说,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渡劫的过程。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不投射到孩子身上,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毛病、缺点的时候,那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改正太痛苦了,就试图让孩子改正,我们这样的“双标”对孩子来讲,真的太不公平了! 时刻告诫自己,做一个温柔而又坚强的妈妈,做一个平和而又有原则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