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五级音量”
“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需要安静思考的时间。我们从来不缺说话的机会,不缺聆听的人,真正缺少的是给别人足够安静的时间。在生活中适时调整自己的音量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五级音量在学校中的运用是在教给孩子要保持安静,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遵守学校纪律,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但是孩子和老师离开学校就是回归生活,生活中更需要五级音量。在生活中和孩子的沟通,与另一半的交流,与长辈的闲聊虽然听着很日常,我们也不会去在乎音量的大小和家人间平时说话有什么联系。但是当我们细细的去思考,是不是有时候和孩子,和父母说着说着声音就不自觉的变大了,然后越争辩声音越大,最后演变成争吵。其实仔细想想有的时候事情本身很好解决,只不过越来越大的声音让双方心中的怒气加重。那么如果我们给自己一个约定呢,比如和孩子的沟通音量不准超过三级,超过了要提示对方,是不是会减少争吵的概率,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除了在和家人的交流中,在和朋友的沟通中保持音量,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不仅能够给他人带来安静的环境,朋友两人之间的交流也会显得更加亲密和有爱。就像上面说的,这个时代缺少思考的机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噪音太多,音量太高,没有适合的场合和机会让自己安静下来,如果五级音量成为社会公民的共识,如果将五级音量从小融入孩子的习惯教育中多年之后是不是会有大的改变,我们也能够有安静的公共场合去休息去思考。
有理不在声高,反而在适合场合用适合的音量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不仅仅是学校需要五级音量,生活中同样需要,将五级音量贯彻到的我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在任何时间都能够使用合适的音量,让五级音量的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我们的肌肉记忆。社会的进步,国家素质的高低都是从细节体现出来的。将五级音量融入生活,让文明走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