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过去的这一周里,想必各位小学老师多数和我有同样的经历吧:看着学生居家离校人数逐日递增,教室里的空位越来越多,讲课的心情也颇受影响。 每天早上进班级的第一件事就是统计未到学生人数,搞清楚原因向学校报备,别看是小事,但是占用的时间还真不少,转眼功夫一个早读就结束了。 一年级的小娃娃们,只要看到老师一进教室,你就听吧:“老师,谁谁谁的鞋带开了,老师,今天第一节什么课?老师,我的健康卡丢了,老师,我同桌又拿我的橡皮……”判不完的官司,磨不完不相关的嘴皮子。 其中,他,被同学们告状的次数最多。刚开学一周,他的同桌小赵就对我说想换座位,第二周,小赵的妈妈又电话联系我,要换同桌。 说说我一贯的“同桌观”,已经排好座位,就像钉钉子似的,我是不会随意调换的,原因1,不助长家长的偏见。2,排座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3,换同桌改变毛病不可行。鉴于家长总想以同桌毛病多为借口来调换座位,我想到了一个主意。 小赵这次因为家住疫情重灾区,不得不封闭在家,到现在已有10天左右,周五下午的延时课上,我问同学们:“如果你好久不见自己的好朋友,有一天,她给你打来了一通电话,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大家还没反应过来,顿了一会儿,小张说:“我好想你啊!”小朱说:“你在家干什么呢?”这时,小刘说:“我也会说,我好想念你啊。”我顺势,对他说:“小刘,现在如果老师接通你的同桌,小赵的电话,你就把你刚才的话说给她,好吗?”同学们用简直不敢相信的声音议论着:“现在?好!好呀!”电话打通了,视频那头端坐着小赵,漂亮又有些害羞的她包着嘴唇,想笑又不敢大笑的看着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在欢呼:“,赵xx……”如果有领导从我们班路过的话,绝对会训斥我这罪魁祸首的。有谁相对小赵说什么吗?“赵xx,你什么时候回来啊?”“赵xx,你在家孤单不孤单啊?”“赵xx,你在家怎么学习呀?”七嘴八舌的嘈杂声又充斥着我的耳膜,待我示意安静后,我听到小刘对同桌的关心:“你快回来吧,我也可想念你了。对了,朱xx当上了咱们班的班长了。”在最后,大家挥手与小赵再见,重新投入到写作业中。 通过这次的连线,我最想让同学们懂得的是,学生时代最让人难忘的一段记忆就是和同桌度过的时光,与我们交流最多的便是曾经的同桌,而且在学生时代,我们很容易和同桌建立起真挚的友谊。不要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互相埋怨,甚至产生敌意,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改变同桌,才是正确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