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北京——宫门口馒头铺
来了京城,不得不吃的是铜锅涮和烤鸭,还不得不吃的是老北京的小吃。
头一天晚上去吃铜锅涮的路上,我都瞅见一家馒头铺,我心里寻思着,这馒头铺牌匾有点意思。吃罢铜锅回来的路上想一探究竟,结果关门了。晚上睡前顺手一搜,哟!还是个打卡小吃店。
上午放学是11点半,我连把书包放寝室的意思都没有,直冲西三环,凭印象一路前行。在路上就搜了值得吃的几种馒头,做到心中有数,不然一看就是新手可不能行。
到了之后,队依然很长,借这个机会我就研究起橱窗上的菜单,再凭感觉和柜台里的食物一一对照。眼瞅我前头就一个人了,那大姐,好家伙,拿个本子记那么一大串子,操着一口京片子点单溜的很,我从佩服等到两眼发直,大姐买了整整八大兜子。
我装作很熟悉的样子点单了。“来一盒八宝豆包,一盒黄米凉糕,一个烤馒头,一个麻酱馒头,一个贝勒卷,一个奶香卷,一个枣花馒头。”营业员手速那叫一个快,一点不带犹豫的装了一大袋子撂给我。我提着这么大一袋子有点懵了:只想着都尝尝,没想到这么一袋子得吃到啥时候。
买都买了,走呗。路上一个没忍住就揪了一块烤馒头,好家伙,这是馒头吗?香甜劲道,回味无穷。又一个没忍住,来了块贝勒卷,一口下去满是料,软糯的小红豆配上香酥的核桃,这是什么神仙碳水?好吃的都不敢吃第二口,只为了留着肚子尝其它品种。尝的第三个是枣花馒头,这个不新奇,大中牟也有,但一口下去区别就出来了:首先是劲道,其次是枣子的清甜,每一口咬下去都能看到红枣肉,口感那是相当扎实。没忍住,吃了三口。把大家都推荐的八宝豆包留在最后,若是不那么饥肠辘辘还觉得好吃,那一定是好吃。
到了寝室,将八宝豆包取出,外皮晶莹剔透,隐约间能够看到里面的馅料。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枣子的香甜、豆子的软糯充盈在唇齿之间,容不得细细品味就想来第二口。第二口口感就更丰富了,除了枣子豆子之外,还有一颗栗子,真是太让人惊喜。
黄米凉糕非常适合喜欢糯叽叽食物的女孩子,比如我。一层颗粒分明的黄米,一层白糯米,视觉上就给人美的享受。只不过真的是肚子没地方了,只吃了一小块,吃饱的人哪怕是山珍海味对她都不会有吸引力,说的就是当时的我。
晚上取出来麻酱馒头,糊了我一嘴。一方水水养育一方人,备受老北京追捧的麻酱馒头在我这里真吃不开。卷了芝麻酱的馒头是甜口的,咬一口先糊一嘴,再糊一嗓子。一口,就够了。
不过,宫门口馒头铺永远是我心中的神仙碳水,碳水届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