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忧”
又到了秋风起、秋叶落、秋雨飘洒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总是时不时地想起“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诗句和情形,心中常常泛起阵阵的感伤。今年尤甚!也不知怎么了,倒没有什么特别让人为难的事情,工作照常,家庭照常,生活照常,一切如故,却时常感到莫名的感伤和忧虑。
忧虑什么呢?说到底,还是有些忧虑自己的工作:一切都在变,时代在变,教材在变,学生在变,教与学的要求也在变,能否持续做好自己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有些不自信了。还是有些忧虑自己的家庭:父母年寿已高,自己却不能在膝前尽孝,心中常苦悲不已;女儿上了大学,却选择了一门高难的专业,未来如何?小儿刚上小学二年级,多喜人之处,也多有毛病让人心忧;还有爱人,工作处于底层,异常艰辛却又收入甚微,让人于心不忍,可又能怎么办?忧虑自己的生活:虽然刚届骂年,但多年日复一日的早起晚宿,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成绩的压力,评比的压力,身体早已是亮起了红灯,多种疾病缠身,时常感到种种不适。还忧虑……生命仿佛是忧虑的洪水泛滥,看不到一点点海晏河清的时刻!
有人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如意是常态!但为什么别人就能做到笑口常开,人生常乐?不自觉想起古人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曾经一度认为,君子无私欲追求,故能心胸坦荡;小人汲汲于利,求而不得,所以常常忧愁不安。现在看来,恐怕远不是这么简单,这个理解或许过于偏颇。我们今天看“君子”“小人”常常从道德角度去审视;殊不知在古人那里,“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应该在于人生修行境界的高下。饱读诗书,格物致知,通达事理,知天命而用之者谓之“君子”,他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故能“坦荡荡”,风流洒脱,一无挂碍;而平常之人,学识浅薄,看不透人世、生命的本质,或迫于生计,或受命于私欲,或盲目攀比于他人,在这个人世上不辨东西,“狼奔豕突”,而结果让自己为难,让别人为难,所以常常陷于忧虑忧愁、局促不安之中。
说到底,生命是一场修行!
舒婷说,“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是的,也许欢欣与痛苦、幸福与苦难、坦途与泥泞,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原本就是生命的底色,原本就是世界的样子!我们其实都可以一样心怀坦荡、笑口常开的,关键在于,你怎样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你的人生。
你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地生灵争相焕发生命的活力;夏日炎炎,雨水充足,绿野里的庄稼迎着骄阳猛烈地生长;秋天来了,天高气爽,风轻云淡,大地一片金黄,该是农人们收储的季节了;冬天到了,北风呼啸,大雪封门,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灵们开始“冬藏”,收敛起我们的朝气与锐利,不与寒冷争锋,任他去!周而复始,生命循环不已,一切在变,一切又都没有变。是,我们是应该知道自己的使命之所在,我们也应该知道自己的天命在哪里,也更应该遵循这周而复始的规律,顺时而为,顺势而为:应兴时,沛然而起;该息时,悦然而落;不强求,不逼迫自己,自然安然,让生命走得更淡然一些!
淡然,淡然了,又复何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