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之间发生冲突,老师该怎么做? 开学几周后,学生一改刚开始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和拘谨,熟悉之后是学生之间相互打闹,以及偶尔的冲突事件。 近日延时课上,班里一位女生小A的牙磕到了,由于小A不在我们班延时,还是有同学跑过来喊我,我知道后赶快跑去,孩子已经在哭了,没有办法清楚表达自己磕到牙的过程。目击者同学告诉我事情的经过,小A在延时下课的时候,没有出去玩,还是在位子上坐着看书,而这时我们班男生小B过来喊了句:“书迷”,小A就生气了,开始追着打,在追的过程中,小A不小心和低年级的一名同学相撞,导致牙磕流血。 “老师,他骂我”小C同学一脸生气跑到我的身边说,问清事情的原由,是小D同学朝着小C比了一个手势,两个人开始发生争执,要不是旁边有人拉着,他们两个估计还要动手。 小学生年龄小,也容易冲动,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还不是很到位,在玩耍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矛盾。这时候作为老师应该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激化矛盾,更会影响孩子后续的人际交往方式。 一、鼓励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之间出现矛盾都是因为一件小事产生的,可能是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表情就可能把事件升级。因此,教师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平复孩子们的情绪,通过孩子的诉说或其他途径,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此外,老师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者,而不是审判者,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否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老师。因此,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应当引导孩子去弄清他们之间出现矛盾的原因,以及各自所要担负的责任,然后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借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给学生一些交往技巧 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还是对于一些交往技巧不能很好地掌握,作为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和平时安全教育加强孩子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维护好和其他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不要事事都以自己为中心,另外在平时也要给学生立一些规矩,诸如跟小伙伴说话要客气、不要乱动别人东西、要真诚地对待小伙伴们等等。 三、要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学生的思维与成年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作为教师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他们之间的矛盾。诸如很多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看起来十分严重,可能隔一天或者一会儿两个人就又变得亲密无间了。因此,当学生之间出现了一些较小的矛盾时,教师应该教导他们学会主动道歉和用合适的语言化解矛盾,不要凡事都想着占上风。 四、设立班级调解员 可以由班级同学投票选举出班级调解员,教师告知调解员调节冲突的方式方法,如果班里遇到同伴冲突先由调解员出面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请教师出面解决。 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教师一定要担当好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让孩子迅速摆脱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干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