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幼儿的攻击行为,老师可以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

2021-10-13 22:15:01 

面对幼儿的攻击行为,老师可以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

——读《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有感

郑州市二七区建新幼儿园杏园路园 李晴晴

幼儿的破坏行为往往隐含着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所谓攻击行为,也称为侵犯行为,是指伤害他人或者东西的行为,如打人、骂人、故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引起争执破坏等,其表现形式为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里讲到,幼儿发生频率较高的攻击行为有争抢玩具、争夺游戏角色、报复性攻击等,其行为造成的破坏性后果较为严重。因而我们需要了解造成“破坏王”攻击性的可能性诱因,合理引导,避免隐含攻击行为的“破坏”。

那么,面对幼儿的攻击行为心理,老师可以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

第一,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关系的不和谐、父母教养方式的不恰当,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常因琐事而产生矛盾争吵,甚至摔东西、动手打人,这种情形会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破坏行为,因而家庭成员之间要采取措施,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幼儿面前尽量控制急躁、暴力等负面情绪,隐含攻击行为的破坏更是不应该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好家园联系、合作互利的工作,通过微信、电话、幼儿园家长学校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做好指导。教师要特别提醒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方式要提高, 教养的方式态度尽量一致,如果一个溺爱一个严厉, 就容易导致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教育问题的矛盾争吵,也不利于幼儿形成一致的是非观,在争吵、不安定的氛围中,幼儿的情绪不稳定,攻击性破坏行为更容易发生。

第二,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知能力训练

对由于幼儿认知能力的缺陷而造成的攻击性破坏行为,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知能力训练。有的幼儿的攻击性破坏行为有表达功能,对于这类幼儿我们要通过沟通练习来提高其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来表达,以恰当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后时,教师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这种情况示范正确的行为,甚至手把手地教幼儿如何表达。尤须注意的是,对于幼儿的合理请求、恰当的表达方式,教师一定要给予反映,及时纠正强化,让幼儿感到满足感。

第三,引导幼儿用合适的方法发泄情绪

有的幼儿自我控制力不强,尤其是在遭受别人的嘲笑、批评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只想通过攻击破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接纳的环境,减少来自同伴、老师等周围的人的不平等歧视,进而减少幼儿生气、愤怒、暴躁的情绪。然后,要适当地设计活动,教会幼儿在攻击破坏的环境中巧妙地发泄情绪。比如,训练幼儿情绪平静,发现幼儿处于某种情绪激动的状态时,立刻引导幼儿做几次深呼吸,多对自己说几声“不生气、不生气”的言语暗示或尽快离开令自己发怒的场所, 走到一个安静的活动空间让自己平静下来等, 让幼儿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最后,提供一些合理的方式来“攻击”坏的情有意在情绪活动区做些柔软的塑料玩具让幼儿投掷到地上,准备拳击手套叫幼儿狠狠地击打沙包、撕碎纸片(当然,碎纸片也可合理利用,可领幼儿做纸浆,重新形成作品),等等,避免幼儿坏情绪无法发泄、无规则地攻击性破坏。

第四,着眼于一日生活,改变不良现状

如果一个幼儿被看作是具有攻击破坏行为和麻烦制造者,周围的人尤其是同龄小伙伴都会很排斥他、孤立他,而他为引起他人注意或清除这些“障碍”“异样眼光”做出更为疯狂的举动,让人“厌恶”。对于这个幼儿来说,这就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因此,作为老师要从日常可能引发幼儿攻击性破坏的行为因素着手,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现状。例如:可以指导家长创设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家长知道父母教养态度要一致、方式要恰当等;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效沟通、区角活动来提高幼儿认知水平,严格控制和有效利用电脑、手机等,减少或避免幼儿的攻击性破坏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孩子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多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多给予鼓励,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面对幼儿的攻击行为,老师可以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 2021-10-13 22:15:01
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2021-10-13 22:20:18
秋评·深深 2021-10-13 07:16:17
诗意地享受 2021-10-13 10:44:10
问题越多,孩子的认识愿望的发展就越有力 2021-10-13 10:46:58
学习品读 2021-10-13 10:47:10
《如何应对爱发脾气的孩子》读后感 2021-10-13 15:59:37
再往前一步就是成就人生的关键 2021-10-13 20:38:10
《长长的回家路》随记 2021-10-13 16:55:04
幸福的真谛 ——读《创建一间幸福教室》有感 2021-10-13 21: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