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单元习作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

2021-10-09 21:36:56 

 依托单元习作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是习作课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主修改习作,显而易见,这样的修改过程比教师的讲解更能提升学生习作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与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在实施建议部分也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尤为重要。

然而在多年的语文高段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我校小学高段学生的习作自主修改能力差,主要体现在:

学生们完成一篇作文后往往把作文交给老师就以为万事大吉,即使老师要求他们修改,多数学生主动性不强,有的学生回到家里依赖家长修改,有的学生的自我修改其实是敷衍了事,这样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我校高年级的优秀生能够做到自主修改,中等生修改效果不好,差生不会修改,更不想修改。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1.老师重写作方法的指导,轻修改方法的指导。

多数教师把较多的精力用在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作文上,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时间安排太少,有的老师甚至让学生回家修改,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有的老师因学生习作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习作自评效果差强人意,为节省时间和精力,教师干脆自己精批精改,发下去让学生看评语。长此以往,学生们习作自评能力得不到提高。

2.老师欠缺指导习作修改的系统方法。

在高段的习作课上,教师会指明学生习作的不足,并指导修改,但这些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课后并没有牢固掌握,老师在下一次习作讲评时也没有强调此方法的应用,这些习作修改的方法如一盘散沙散落在每次习作课上,急需教师去收集整理,系统地总结出来。

3.学生缺乏习作修改的主动性。

多数学生写完作文后就以为万事大吉,再也不愿意检查自己的作文,写完作文后不愿意主动修改,依赖老师或者家长的修改。如果老师统一指导,学生还能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修改,但如果把习作修改任务放在回家以后,学生们便存在应付态度,极少有人修改;还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立即把作文拿给老师,完全依赖老师的评改。

4.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面对自己的习作,一部分学生找不出习作中的各种不足和错误,或者找不全面,有的学生找到了却不知道从哪方面开始修改;老师在面批学生的习作时必须作细致指导,而且还要把修改好的内容批注在作文稿上,老师不能笼统指出,否则学生虽获得了指导,却仍然不会修改。

我们以五六年级每单元习作练习为指导依托,把作文修改方法渗透在习作指导课里。在五六年级两册教材中,我们聚焦了有代表性的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多彩的活动”,两篇分别是状物、活动场面类习作。

1)在状物类作文中修改方法的使用,例如《我的心爱之物》。

①细读明要求

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他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②提炼列要求

点明心爱之物,写出心爱之物的外形,写出心爱之物的来历,写出心爱之物的原因,抒发心爱之情。

③对照定标准

根据习作要求制定修改标准是:作文是否写出心爱之物的来历,是否突出心爱之物的特点,是否表达出自己对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

④修改促提升

第一步,逐条对照修改标准,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二步,修改后互改,互改原则:优秀生和中等生相互交换,个别学困生由老师和优秀生面改。

第三步,教师修改。

修改时共性问题。有逻辑性错误的句子不知道如何修改,物品的特点不突出时不知道如何修改;习作篇幅短小时,如何增添内容?怎样能更强烈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解决方法。遇到病句要读三遍,根据感觉找语病;抓住物品最突出的特点详细写,多用比喻句、拟人句,其他特点略写或不写;情感不突出的习作要从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时的喜悦心情,使用心爱之物时的具体感受等方面去修改。

(4)在场景作文中修改方法的使用,例如多彩的活动。

场景作文修改方法的的教学我们是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依托进行的。修改步骤同以上两篇习作。

学生的修改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缺少总场面描写,“”的描写泛滥,多数习作中描写了四五位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具体表现,内容堆砌,导致作文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删减。

指导详案

①“”的描写

第一步,出示《开国大典》中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齐读范句,学习写作方法。找出文中描写总场面的词语,说出当时场面特点(人多、场面宏大)

第二步,反思不足,总结写法。回到自己所写的活动中,想一想:运动会开幕式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各班级队伍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方面来写?

(我们可以从会场音乐、服装、整齐的队伍等方面写大场面。)

第三步,积累好词佳句。从自己的资料包里找出可以运用的好词佳句。

第四步,各自修改自己习作中的“面”的描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五步,生生互评,师评。

②“点”的描写。

以《狼牙山五壮士》为范文。

第一步,出示范文,关注写法。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齐读,找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第二步,感悟详略。文中一共写了几个人物的具体表现?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第三步,教师总结:“点”的描写相当于近镜头,但如果近镜头过多便会喧宾夺主,无法突出全文重点,影响文章详略安排。所以对于活动中人物的具体描写应该适量,一般选取三个人进行详细描写较为合适。

第四步,反思自身,查找不足。出示问题作文,对比,找出文中问题,自我修改。

第五步,互改,师改。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能够掌握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非常难得。在老师的合理指导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在自主修改前认真读习作要求,学会制订修改标准,通过认真读习作要求,学生也明白了不同类型的作文修改的时候关注点不一样。通过老师系列的修改方法指导,学生们在自主修改时不再盲目,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方法可施。修改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学生们的习作中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作文质量更高。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依托单元习作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 2021-10-09 21:36:56
抓住教育契机 2021-10-09 21:28:37
情绪环境是克服拖延症的隐形助力 2021-10-09 23:28:05
难解的“情” 2021-10-09 23:21:48
透过作业,我想了解…… 2021-10-11 14:11:52
给学生一颗“糖” 2021-10-11 15:13:04
学期末的班级总结 2021-10-11 15:11:06
寻笔记 2021-10-09 21:33:17
师生关系讲究“度” 2021-10-09 13:55:15
校园里的时光 2021-10-09 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