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作业,我想了解……

2021-10-11 14:11:52 

透过作业,我想了解……

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喻海游

不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好像很难理解作为教师的“负担”与“压力”:每天就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这样看来每天的工作不到两个小时,其他都是自己的时间,压力、负担谈何而来,每天急匆匆的都在忙些什么?

在我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之前,我好像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当了老师之后,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每天上午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两节课后,批改两个班的作业,经常被学生的作业气得“吐血”,看着空余时间比上课时间多,但除去备课时间,一刻也不会清闲。批改作业、分析作业、订正作业,占据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

孩子不喜欢写作业,但可以接受适当的作业量。相信老师们也不喜欢布置很多作业,布置多少我们就需要批多少,批作业的反馈及二次批改的困难相信所有老师都深有体会。我们可以每天设计出有效的、让孩子觉得有意思的数学作业吗?但在此之前,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单纯的不让学生荒废课余时间?必然不是,我们到底想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什么?值得思考。

透过作业,了解一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我们的作业不是多而繁就好,证明老师很复杂,更应该是精而简,这样老师批改时更有针对性,更了解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是概念性的错误,还是知识性的错误,还是计算错误,还是根本就不理解当天所学内容等等。精而简的作业更有针对性,更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一节课的掌握情况。

透过作业,了解如果不教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对于一些简单的探究性知识,可以课前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调整上课策略。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会更符合学生学期,会让课堂更加有效。

透过作业,了解学生一类问题掌握得如何。我们数学学习有些问题是具备一定的模型的,需要学生学会归纳梳理、举一反三。比如植树问题、抽屉原理等等,可以让孩子们对所学的同类问题进行整理,掌握之后做一份“说明书”,既有新意,又提高了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透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单元掌握情况。每个单元学完之后,我们总会很生硬的“命令”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制作一份思维导图,学生听到这往往是抗拒的,大部分都作业也都是应付。有的时候我们换种说法,学生的兴趣自然也会被激发出来。比如让学生为所学的知识代言,这样的作业提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那么这样的作业质量自然也不错。

有目的的布置作业,让作业更具有针对性,精而简的作业更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作业的背后……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透过作业,我想了解…… 2021-10-11 14:11:52
给学生一颗“糖” 2021-10-11 15:13:04
学期末的班级总结 2021-10-11 15:11:06
寻笔记 2021-10-09 21:33:17
师生关系讲究“度” 2021-10-09 13:55:15
校园里的时光 2021-10-09 22:07:08
剪指甲 2021-10-09 15:45:33
关注学生的兴奋点 2021-10-09 15:24:56
不停成长 2021-10-09 23:00:55
无心插柳柳成荫 2021-10-09 23: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