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畏教师职业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教师”,我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数学”课程是一门知识性、逻辑性、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填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小学”阶段所面对的是6-12岁的小学生,其心理、生理成熟度自然区别于中学生、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采用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去教学,以充分唤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完成数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我胜任自己的教师职业,除了把握“小学”、“数学”、“教师”这些“基本要求”,还要做到两个“敬畏”。 一、敬畏学生(做好“良心活儿”)。就像每一棵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形状和颜色,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很多时候,学生明显的个体差异会让教师束手无策。比如,教学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当把两个运算定律放在一起时,一些孩子需要反复多次强化才能明白;极个别孩子不能把运算定律和运算意义结合起来,只会用最基本的运算顺序去计算。那么,教师是否可以因为孩子的理解差异而放弃对个别孩子的辅导呢?显然不能。数学学科知识连贯性的特点决定了儿童学习数学不可松懈、不可遗漏,也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师对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都要做到“人人过关”,通过“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等方式达到查漏补缺、及时跟进的目的。如果因为教师的放弃而让一个孩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基础能力,那么即使这位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再过硬,其教学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说到底,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儿”,需要我们坚守师德底线,对待学生做到永不言弃。 二、敬畏课堂。我们经常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课堂不可再生,教师一句随意的话会以成倍放大的效果传递给学生,一旦说错就要用成倍的精力和时间去弥补。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这句话的意思,教师随口说:“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的形式。”全然没有想到“10”和“整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永远不要以为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而怠慢了课堂,殊不知,越是看似简单的知识背后越是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又如,“2+3”的教学岂止是一个“5”就能说清楚的呢?首先,“2+3”表示了怎样的数学含义?它可以运用到哪些具体的情境中?其次,“2+3”表达了怎样的运算含义?它可以用哪些简易的图示米说明?再次,“2+3”表达了怎样的单位含义?它可以在直尺或数轴的哪一部分找到?最后,“2+3”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它可以类比后续哪些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只有敬畏课堂,才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对待课堂上的每分每秒。 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是精通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了解儿童心理,更体现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爱心,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坚持,以及对课堂上每一句话精雕细琢、深思熟虑的责任担当。 敬畏自己的教师职业,以实际行动落实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堂上,才能逐渐成为专业的教师,成为幸福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