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是学习的灵魂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想(三十七) 金水区金桥学校 吕孝培 “在一节课上,教师讲了一条规则。孩子们好像理解了这条规则,也举出了一些例子,把规则背会了。在第二天的课上,教师提问这条规则,可是只有少数几个“最好”的学生还记得,其余的学生都忘记了。于是,又重新让他们背诵,重新举一些例子。到了第三天的课上,仍旧是那幅情景:还是那几个“最好”的学生知道这条规则。”读完这段苏老师举得实例,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也经常遇见类似的问题:当堂讲的新知识学生记住了,可是下节课上,下下节课上,还会有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神情茫然。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苏老师指出:“对没有充分思考过的规则进行死背,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对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理解,只进行表面上的死记硬背,就会忘得很快。 那脑力劳动应当怎样进行,才能使知识保持在记忆里,才能使识记变得牢固呢?苏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要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这条真理,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究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过多少事实。......越是不注意追求识记的目的,而是经历的相关事实的思考越多,那么规则的识记和在记忆中的保持就越牢固” 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一定要杜绝填鸭式的满堂灌现象,遵循学生的特点和学情,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起孩子们的主动求知,主动思考,在理解新知识的实质后,让学生经历与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思考与总结,让抽象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得到理解、掌握、巩固,最终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而这些则需要我们老师自身具有高度的思想意识,这样才能够带领学生徜徉在思考的世界。 思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更是一种力量,“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这种力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更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思考,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