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王新平

2022-07-09 20:47:36 
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幼儿真正有意义和有实际效果的学习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将来能够迁移的关键,在于经验的连续性和内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对于幼儿来说有两种顺序:一是学科的逻辑,二是心理的逻辑,但主要是心理的逻辑。学科知识技能的逻辑是静态的、宏观的逻辑,而心理的逻辑则是动态的、微观的逻辑。相对而言,前者更多的是课程编制的任务,后者则更多的是教学设计的任务。我们这里主要论述后者。
      根据观察,我们初步认为幼儿园教学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经验的准备
      传统的集体教学有许多大优点,也有许多大缺点。其中一个经常遭到批评的缺点就是——教师用一把统一的标尺去衡量所有的幼儿。比如,有一堂美工课要求幼儿将剪纸糊在蛋壳上做成一只小鸡。这是一节综合的美工活动,要求幼儿具有许多手工技能,如粘、贴、剪等等。除了将美工纸贴到光滑的蛋壳上有一些难度外,将一张对折的纸剪开成为连接着的对称形状,也是比较困难的。课堂的实际效果表明了这一点。这样的困难不可能一个一个的现场加以解决,最终只有由教师手把手的教,代替幼儿完成了任务。
      显然,具体到每一堂课,幼儿相应的经验要准备到什么程度,是不可能笼而统之地给予规定的。有些课是传授新的知识技能的,这个时候老师往往遵循的是静态的、知识技能本身的顺序——循序渐进的,由简单到复杂;有些课则涉及到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就要求老师遵循动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顺序。后者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不仅要十分清楚某一次教学活动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的数量和程度,了解某个问题需要经过的步t骤,还要求他了解幼儿的知识技能准备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为了使一节综合的主题活动、创造性的表达活动能够获得高质量,会在日常零碎的教学中,事先通过讲解、示范及幼儿对环境的自主学习等方式,有针对性的让幼儿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以达到经验连续生长的目的。
       二、表达的需要
      我们常常会说,幼儿是喜欢游戏的。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狭隘。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幼儿是喜欢表达的,游戏只是幼儿大量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表达式儿童已经形成了某种能力的信号。幼儿对于某个活动区的兴趣及其表达的质量,都同他是否已经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有关。父母是医生的孩子,常常会扮演医生的角色;去参观过建筑工地的孩子们,回来之后就喜欢上了积木等建构区……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一是我们现在在观念上都很反对单纯教技能,尤其是用上课的方式,集体的传授。技能是可以教的,而且也是可以用我们传统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讲解、示范、模仿等方式来教的。我们不能为了技能而教技能。这里有两个问题应当引起注意:(1)技能必须是最基本的技能,如泥工里的捏、搓、团等;如折纸里的剪连接对称图形等等;(2)教授技能和指定作业的总体时间不能多于幼儿自由表达的时间,因为技能只是纯粹的手段,而自由表达活动则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这就是说,我们不反对传授技能,但前提是我们在传授技能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技能之外的目的;通过一些组织、安排活动使幼儿能够将这些技能付诸应用。
      二是许多幼儿对一些区域活动缺乏兴趣,片面的偏好某几个甚至某一个区域,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包括生活经验)。为了引起幼儿对特定区域操作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幼儿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工作。当然,未必一定要用集体教学的方式,也未必一定要用讲解示范的方式。
      三、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
      我们现在在观念上有一种倾向——贬低外部动机的作用,而拔高内部动机的作用。外部动机虽然在价值上要低级一些,但在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上却未必比内部动机小也,这就是说,教育者对外部动机既不能否认,也不能忽视和怠慢。
      许多游戏活动的例子告诉我们,幼儿原本就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受到成人不适当的干扰,会丧失原来自发的兴趣,这是因为外部动机损伤了幼儿内部动机的缘故。因此,教师应当合理有效地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吸引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表扬和鼓励使幼儿能够坚持当前的活动,用赞扬和奖赏来肯定他来之不易的成功等等。但是,同前面传授技能的问题一样,我们要注意:
      其一,外部动机不是内部动机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它的必要条件。我们只能说,在有些情况下,需要利用幼儿的外部动机来吸引他们的参与和表现。
      其二,不可能所有的幼儿对某一项活动都有自发的兴趣,也不可能某个幼儿对所有的活动都有自发兴趣。这时候,如果这些活动或内容是必须要进行的,那么就必须依赖外部动机的帮助。
其三,外部动机不可滥用,只要有可能,就尽可能利用内部动机。在成功的使用外部强化达到活动效果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减少、逐渐撤销外部强化。使活动本身吸引幼儿的注意。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必须具备“一心二用”的素质,就是说教师在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思前想后的考虑之前的事情和之后的事情,如俗话所说的“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王新平 2022-07-09 20:47:36
创设有趣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022-07-09 20:51:58
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2022-07-09 20:55:20
当遇到“新教材”,何处寻得教学资源? 2022-07-09 20:53:56
教会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2022-07-09 21:01:57
用好课前十分钟,为学生打好计算基础 2022-07-09 21:22:59
丰富多彩的植物角 2022-07-09 21:29:25
《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读后感 2022-07-09 22:22:40
动物之家 2022-06-23 13:55:43
【第749篇】深度学习如何发生? 2022-07-09 22: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