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70后 ------收小麦

2022-06-30 17:49:48 

70

------收小麦

五一过后,大地满眼的葱绿一天天慢慢退去,不知不觉地换上了灰黄的大衣。天气也一天天热了起来,农人们有的忙于赶集,今天买个镰刀,明天买把扫把的。有的开始碾场,套上牲口拉着石磙,把原本坑坑洼洼的场地碾平,他们时刻准备着,甚至是急不可待。

五月的干热风再次吹来时,收麦的大幕真正地开启啦!各家各户热闹起来,女人们准备着吃食,街上割了几斤猪肉,打好了麦面,炸上了油饼;男人们到村头的小卖部提上一两提的香槟或啤酒,准备着大干一场。

不知道谁家先开的镰,反正各家各户不安分起来,男主人走到地头,拽把麦头在手中揉搓一下,吹一口气把麦子扔进口中,嚼了一下,自言自语道中!熟啦!

于是,天不亮我被父亲叫醒,迷迷糊糊掂把镰刀跟着大人走出村口,来到了自家麦地。父亲说“每人把两陇朝前割,这样三亩地就可以全部割完,不留剩余”。就这样我们一镰一镰朝前割,恨不得赶快到头,可是,星光下我抬头看了又看还远的呢。

天亮时,我们终于到头了。这时,东边的太阳升起来了,麦田上层层晨雾中露出了农人们的身影。原来,村前村后都是忙碌的庄稼人,真是全村老少齐上阵,多么勤劳的人呀!

就这样,一块地一块地的收割下去,没有办法,那时候没有农业机械,只有原始的农耕。天气一天比一天的热,夜晚,人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忍着麦芒的刺痒,沉沉的睡去。

收麦季最怕下雨,人们收割了小麦只有颗粒归仓,才是真正的收获。于是,割了小麦要抓紧时间把麦稞拉到麦场,并垛起来。随着收割小麦接近尾声,麦场上的麦垛就像雨后的春笋地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像座座小山。

地里小麦收割殆尽,孩子们开始搂麦子,我家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我和妹妹,我们把耙子绑条绳套在身上,把掉在麦地上麦子搂在一起。大人们开始打麦子了,一大早开始扒像小山一样的麦垛,摊在卖场上,最原始的是套上牛拉石磙,一遍一遍的碾压,直到麦粒都掉下来,人们翻场把麦秆用叉子挑在一边,剩下的就是麦糠和麦子了,可不要以为就完事啦,还需要有风的时候扬场。扬场是个技术活,要看风向,要把握着度,才能得到干净的麦子。

关于打麦我记得最深刻的有一件事,有一年,打麦的一天,大早上东边的太阳就红彤彤的,燥热燥热的。俗话说得好“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可是,人们打麦心切呀!哪还管那俗话呀!人们一大早就扒下麦垛,铺在麦场,手扶拖拉机忙活了一上午。午后正准备收场,这时,乌云四起,雷声阵阵,大人、小孩、老人都跑到场子上拿起工具,不分三七二十一的把麦子拢在一起。可惜,自然的力量无人能敌,拢着拢着,磅礴大雨砸了下来。没办法,那年吃了大半年的又黑又黏的馒头。

最不好年份还不是这一年,菲律宾火山爆发那一年,淮河流域从五月下雨一直到九月。都淌着泥水收小麦,能收多少是多少,农民真的难呀!很多小麦在地里,没有收都出了芽。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根本,我每每看到食堂孩子们的剩饭就心痛不已。尽管,现在都是农业机械化了,农民不再那么辛苦了,但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是我们应有的素养。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致70后 ------收小麦 2022-06-30 17:49:48
去做一束能照亮的光 2022-07-06 16:28:10
写在开赛一个月 2022-06-30 18:00:52
今日心情 2022-07-06 17:13:06
童年的夏日 2022-07-06 17:04:02
身在阴沟也要触摸阳光 ——从《少年的你》看校园霸凌 2022-07-08 11:43:10
午间的“契约” 2022-07-06 17:24:35
是我、是你、也是他(她) 2022-07-08 10:14:33
打“结”的项链 2022-07-06 17:18:22
做学习型教师 读《一堂好课的诞生》有感 2022-07-08 1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