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破“套子”,挣脱束缚
——读《套中人》有感
这篇小说在课本中的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虽然课本经过了几次的修订,但是这篇小说好像一直保存着。私心里想,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这篇小说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让我们思考别里克夫这个形象的普遍性,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人生。应该撕破人生中的“套子”,挣脱束缚,不做“套中人”。
课文和契诃夫的原文还是有所区别的,课本删去了,开头写这篇文章的缘由,作者旁白似的评述性的文字,删掉了别里科夫死去之后,作者阐发的感慨似的文字。删去这些内容之后,在课文中让我们感受到在扭曲的社会,在冷漠的氛围里,有着扭曲的人。
重读契诃夫的原文,让我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多了一丝同情,多了一丝理解。因为我们在嘲讽他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嘲讽自己呢?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别里科夫,不是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
别里科夫在外在、在思想上、在生活上,乃至在工作上都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套子”,用这些规则束缚给自己营造一个让自己感觉相对安心的,舒适的环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活着。在嘲笑他的同时,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我们是真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吗?我们是不是也习惯了一个工作的环境?渐渐地像温水煮的青蛙一样,不敢跳出这个舒适区。我们习惯了同一份工作,习惯了得过且过,习惯了安稳,习惯了被人控制,被人安排,习惯了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是说这样都是不对的,但这是不是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套子”呢?渐渐地失去了冲劲,失去了挑战自我的勇气,失去了上进心,失去了奋进拼搏的决心,这又何尝不是把自己装在一个套子里呢?
别里科夫习惯了一切明文规定,看到新事物,看到他认为超出常规的行为就忧愁叹息,用他的思想去辐射影响周围的人,让周围的人也活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呢?你做什么,他总是要找出毛病,你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大逆不道,不合规矩的。可实际上,你也不过是不甘于在舒适区中当一只温水中的青蛙,想要跳出这个舒适区,想要让自己振作出来。这是不是也是另一个版本的别里科夫呢?
忽然想起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就要打破这样的传统,就要撕破这样的套子?他们的否定旧文化,否定旧思想,目的就是让人们能够从束缚自己的套子中挣脱出来,让人们睁开眼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让人们意识到,如果不挣脱不改变,就可能成为旧思想、旧文化束缚下的腐朽的躯体,甚至会腐烂衰亡。
而我们现在课本中一直选择这样的文章,虽然进行了删改,但其主旨思想性还是没有改变的。这看似是一个可笑的故事,看似是一个可笑的人,但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层出不穷,就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社会日新月异,生活也在变迁,我们应该冲出舒适区,撕破限制我们的种种“套子”,让我们不成为可怜可悲可气可叹的别里科夫,让我们成为愿意挑战接受新事物的科瓦连科,让我们呼吸新鲜的空气,见识缤纷的大千世界,成为新事物,新生活,新世界的适应者,甚至是创造者。
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编辑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文章一直选择文课本里,我们也明白了,在今天我们读这篇小说的意义和价值。经典的魅力是穿越时空的,经典的意义就在于他塑造的人物的典型性,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无论什么时间,只要你想,都可以从中汲取你需要的营养。
让别里科夫消失在人间吧!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打破思想上的“套子”,冲出舒适区,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成为世界的推动者,而不是桎梏者,阻碍者。这是我重读这篇文章的感悟,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请大家不吝赐教。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