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的备课

2022-07-09 10:16:17 

基于学生立场的备课

——长江东路第三小学 李靓玉

   每个老师几乎都知道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是,在具体的备课和教学中,怎么做才是基于学生立场呢?今天从《好课多磨》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能看到不管是学校教研活动案例还是区域教研活动案例,在备课过程中都把研究学生扎扎实实的落实到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平时的备课仅仅是翻翻教参、看看教材、对照课标借助书上的知识内容以及自己的推测进行学生学情的分析,可是很少会真正的进行课前测。我想原因可能有诸多,比如用什么时间课前测合适呢?课前测测些什么内容呢?测完后数据汇总分析费时费力?种种困难放在我们面前,所以在常态课的讲授中很少会进行课前测。可是没有前测的备课又怎么做到以学生立场呢?备课的前提就是先备学生,了解认知起点:知道学生在哪里?才能明确目标:要把学生带到哪里?进而寻找路径: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最后任务评价:怎么知道学生到达那里了吗?所以做课前测就是了解学生的基础,而备课就是要围绕着学生的基础展开。

       比如在教授二年级的表内乘法的时候,教师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好多学生都会背乘法口诀了,上课还怎么教?按照教材编排的路径教学,学生兴趣寥寥,课堂参与度很低。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就应该进行课前测,精准分析学情。比如:你知道乘法口诀吗?试着写几句乘法口诀。如果以一句为例,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文字描述或画图表示)站在真实的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会找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的认知难点、教师给予帮助的着力点。这样的教案才是真正实用、真正适合班里孩子的,如果教学按照这样的教案去落实,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和收获。

        一堂好课,宏观上固然需要基于学生立场和整体视角。但是微观上也同时需要借助细腻的课堂处理技巧才能达到好的效果。那就是学习材料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

比如在教授乘法口诀的时候,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5的乘法口诀”切入,认识口诀的意义和结构,进一步拓展到其它口诀。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斯老师点评原因在于学习材料的设计缺乏结构性,什么样的材料有助于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沟通联系,联系意义?团队教师经过讨论用一张“不完整”的乘法口诀表作为学习材料,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学习材料的使用,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两种含义(分别从口诀表的横向和纵向结构中体现出来)。是的,既要方向正确,又要注意细节。

好的备课绝非等同于可以直接执行的完美教案。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教案思路清晰、环环紧扣,有很多的想法。但是课堂的实际效果似乎并不像教案那样清晰、有亮点。所以完整的备课研修中只有教案的文本并不能说明效果,还需行为跟进,边教边改。不断甄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自觉地在实践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立足学生的立场把教材整合,把零散、相似的、有关联的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结构化的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的思维也在课堂上打开了。

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比得上现在社会对教师的成长的要求。未来已来,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坚持学生立场而非拘泥于教材编排。充分利用前测材料进行备课并恰当选取学习材料。设计好玩的任务、挑战性的素材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让学生在结构化的教学中对知识有整体的感知,从而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基于学生立场的备课 2022-07-09 10:16:17
做一个会捧场的父母 2022-07-06 22:54:49
愿为“教书匠” 2022-07-09 11:00:38
我得个精华可真不易啊 2022-07-06 23:00:48
教师要学会改变 2022-07-09 11:21:30
让汉字“走”进学生心中 2022-07-09 17:49:43
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2022-07-06 23:04:26
由“铁杵磨成针”想到的 2022-07-06 23:05:02
对我的假期安排的小调整 2022-07-06 23:40:25
总有一盏灯能把你照亮 2022-07-09 14: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