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芭比 Q了
中心幼儿园闫保贤 在我们班,陆陆续续你会听到“奥利给“、“芭比Q”、“滚”、“臭屎”、“臭屁”、“靠”等等这些网络用词、带有诅咒的话语、甚至是骂人的脏话。 尽管孩子们知道这些词语可能是不好的话可能是骂人的话,但还是说出了口,甚至于在家里出现这样的情况更严重,不管你如何制止和管教孩子就是不停,为什么会突然这么语出惊人呢? 其实老师和家长不用太紧张,因为孩子在3~5岁的时候会进入一个学习语言的阶段,接触到一些脏话和带有诅咒性质的话语,喜欢不分场合的去使用,过了这个阶段就会慢慢恢复正常了。 这个时期的语言就是儿童的敏感期,诅咒敏感期有几个特点需要我们额外的关注: 第一,对组咒性的话语特别的好奇而且敏感。孩子刚刚发现原来语言是有力量的,尤其是伤人的话,会刺激到他人。然后他们就会使用这一类的词语去试探家长的一个反应,很多家长听到孩子说出脏话的时候,都恨不得打一巴掌。当我们了解到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短时期的特点,你就会释然很多。 第二,禁止家长批评。你越生气孩子就说的越欢喜。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去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诅咒敏感期,并且避免养成说脏话的习惯呢?给大家今天要分享六个小妙招,一起学习。 第一全当没听见。听到孩子说脏话的时候不生气,不责骂,不理会,这样孩子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自然就会觉得很无趣。这是在学校老师经常用的一个办法。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助力是非常有限的。可能没过一会儿他自己都已经忘记了。 第二,要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当他听到某一个不好的词汇,也许会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首先作为大人,我们不要去敷衍孩子,其次呢也不要对着孩子大喊大叫,过度敏感。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这个词好神秘,反而会挂在嘴边。 第三,老师和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千万注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讲一些负面的词语,哪怕是平时很小的一句:“你咋这么烦人”。孩孩子可能都会去模仿老师和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素质的培养影响是非常大。如果没有以身作则,再严厉的斥责批评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第四,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对你说出了让你伤心的话语,比打骂更有用的是直接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懂得共情,因为良好的沟通技巧之一就是懂得去表达情绪,而非用情绪去表达。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说这样的话,我很难过。而不是去说:“怎么说话呢你!跟谁学的!这么没礼貌,你气死我吧”。我们越是这样说,越是起到相反的作用。 第五,转移词汇表达法。孩子在生气或者很兴奋的时候,会用一些自己都听不懂的脏话去表达情绪,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更换能够表达同等意境,但是又不是脏话的词汇,比如:哇塞,天呐哇,yes!等等,这些词汇既有语言的力量感,又不是脏话,所以就比较适用孩子的替换。 第六,诅咒词汇释放空间。跟孩子一起玩一些此类的游戏,在游戏过程当 中孩子可以畅快的去说一些带有语言力量的词汇。我们要做一个魔法,这个魔法汤的材料非常的神奇,要带有诅咒的词语才行,比如一只没有眼的山羊,还有臭熏熏的,牛角没有头的,满蛇等等,让孩子尽情享受这个敏感期语言的力量。 总而言之,说脏话这件事不过是孩子语言学习的一个阶段——诅咒敏感期,大可不必紧张焦虑。学会冷静面对,对症下药,就能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个敏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