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的思考和做法 ——记郑州市小学语文中心组第二组集体教研
12月14日下午,郑州市小学语文中心组第二组全体成员相约“线上”,结合郑州市举办的“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一起聚焦“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共同探讨课堂提质的思考和做法。 通过隔空对话与思维碰撞,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双减”,旨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但减负不减质,这无疑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精细备课,用好课标、教师用书、教材,把握好教材整体的双线结构,尤其是语文要素训练序列的合理分配;要根据课型,探索尝试学习支架,如导学单、观察单、评价单;根据学生的学段实施教学策略,如细化明确课前预习任务,课堂对学生有效做笔记,做批注的指导;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先行,高效利用课堂40分钟。 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也给予我们很大启发。语文学习,本身就不止于学习书本知识,阅读是基础和前提,思考是关键和核心,而表达是提升和巩固,“达”是读与思的沉淀。因此,“双减”背景下,我们更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读思达”能力。 此外,结合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弓海霞校长讲授的口语交际课,我们也探讨出口语交际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点:一是重视儿童的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自由、自如、自在地和伙伴们进行交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灵活性、自然性、生活性;二是重视交际的过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不要一味追求结果;三是加强课外的延伸,在课堂上,教师既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实实在在开展教学,又要在课堂教学得到保证以后,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联通课内外,实现教学和生活的连接。 怎样提高作业质量,为学生设计精而少的作业呢?我们认为:一是要设计基础性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形式多样化的作业;二是要设计分层作业,因为学生有差异,我们要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三是要布置更有实用性的作业内容,并注重作业评改的操作。 此次教研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交流、探讨、成长的平台,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减负提质增效”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立足课堂研究,深耕教学艺术,不断锤炼教学技能,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