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三类特殊教育课程培训第七期(培智方向) 学习心得体会1 郑州市二七区辅读学校 李庆庆 这周末过得很充实,四位老师进行了课标培训,学习后让我获益匪浅。 邓猛老师的《新课标下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让我对培智的课堂教学有了新认识。邓教授讲课很自然、富含感情。他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让我学习到了应该如何评估一个学生:不借用量表等医学手段,而是找好自己作为老师的定位,动态观察学生,他提倡“潜能优先,缺陷其次”的原则去评估学生,主张用教育的无限去应对康复的有限,评估孩子从三方面进行:评孩子(行为表现、认知和情感)、评他人(儿童、同伴、成人)和评环境(儿童、活动、环境),即他的“三三三制”,注重:需求、支持和自我决定,并提倡孩子要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训练为辅,让孩子在参与活动中学习和内化。 葛娟老师讲授的《培智学校培养目标变化及新课标的实施》,课程概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变化和智力障碍儿童的课程及新课标。我学习到了任何智力测验工具都有测验的标准误差,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变得更生活化,强调个别化教育,有更加弹性化的内容和评价方式。培智学校的课程标准就是参照标准,需要在各地创造性的实施,它的强制性相对会弱化些。课程标准虽然是分科制定的,但是很多的课标在实施建议中都提到了因地制宜开展教学。 朱志勇老师分享了《培智学校新课标的具体实施与教材研究》,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编写教材的科学性和生活性。新教材的编写凝聚了众多科研人员、一线老师的心血,结合了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实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王得义老师讲述了《培智生活适应课标解读与校本实践》,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娓娓道来。他认为特教老师教学时一定要先想清楚,要教给学生什么才能更好的让他们生活。培智学生学不好知识、学习新知识或技能时困难多,应以教授适应行为为主。他对适应的重要性做了具体解释:适应是人作为社会生活永恒的主题,适应是目的亦是过程,适应不仅对于学生很重要,特教教师也要适应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研究自己的课程,使自己适应特教——适应是目的,也是过程,由低一级适应水平向高一级适应水平的推进过程便是发展,发展又促进了更好的适应。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解决学生生活适应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随后,王老师以独到的见解解读了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标准, 两天的培训让我意犹未尽,我要尽快吸收新知识,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