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读小记12.01 文:彩云为裳 说来惭愧,我没有边读书边做笔记的好习惯。最近想通过做读书笔记来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就萌生了“日读小记”的念头,但目前还做不到当日读当日记,就暂时次日梳理记录吧。 还是读的焦晓骏老师的《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今天了解到了上个世纪我国几种典型的英语教学流派,主要是张思中的“十六字”教学法、刘振海的“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模式和包天仁的“四位一体”教学法。作者认为,这些教学方法有两大特点,即实战性强、理论性弱。关于理论和具体的教学方法,我想谈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的看法。 理论对实际教学的指引意义更大,不能拿来直接使用,具体怎么做其实特别需要操作性强的方法指导。比如,张思中的“十六字”教学法中的“适当集中”,给出了具体的“超前集中”、“随机集中”、“综合集中”的三步走的操作步骤。回想自己中学时代所接受的英语教育,老师们通常就是先讲单词,再讲课文;讲课文时重点讲词汇、语法等;最后再总结复习。如今我们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依然有这种方法的使用。再比如他的“因材施教”,提到对一个班里程度好的“吃不饱”的学生,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做补充;对落后的学生课下个别辅导;同时课内采取同堂分块、快慢组复合式教学,充分发挥小组长和课代表的作用……个人认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现在倡导的第二课堂,就类似于课外兴趣小组;复合式教学就属于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小组长和课代表的作用,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包天仁的“四位一体”教学法中的“大四位一体”的复习教学方法,分阶段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四个阶段。实际上,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英语教师,在不知晓这个教学法的情况下,实际教学中却经常用这个方法进行复习教学。似乎是大家在实践中总结的比较有效的一种模式,但反过来,如果教师事先就熟知这一教学方法,教学时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而不必再去商讨总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理论和方法孰轻孰重,得看情况。理论属于方向性的引领,方法属于操作性的指导。方向对的前提下,对于方法的需求就会显得很迫切,尤其对于一线教师,每次课都是一场实战,对方法的需求自是常被放在首位。 总结完曾经备受推崇的几个教学流派后,作者重点介绍了任务型教学,这部分我读了两遍,又翻阅了另外一本关于教学法的书,仍然没参透,我想自己缺的应是实践经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