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班以来,我期待的班级是规则意识与温度并存的。我们是孩子的晴雨表,如果被千头万绪的工作压得苦不堪言,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不能感受到愉快。我能做到的,就是在工作中寻找幸福,为班级增添温度。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起:
一.营造开学仪式感
为迎接新生见面,我准备了一个自我介绍视频和一段有互动的开场白。报到那天,我先出示2、8、28三个数字,让孩子们猜猜是什么意思,接着卖关子问到:“你知道李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吗?”引起孩子的兴趣。一番介绍后,播放视频,让他们对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孩子们在笑声中认识我,在轻松的氛围下尽快拉近我和他们的距离,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拿出自己真诚的心,让班级更加和谐、温暖。
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是新阶段的起点,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把一首耳熟能详的《粉刷匠》改了歌词,从上课听讲、作业书写、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四个方面重新填词,变成一首新的歌曲,在学前教育时送给孩子。让他们对自己的新身份有新认识,也希望孩子们在歌声中,把简约而不简单的班规牢记心中。
二.“三点”原则
细想自己在平时所说的纪律和要求,更多的是一种锁碎,老师枯燥地重复着,孩子们疲惫地听着。为了不让规则变成一种负担,我把对孩子在不同情况下的要求进行整合,控制在三点。如:课堂听讲要专注、积极、勇敢;路队要做到三个不:不说话、不拥挤、不打闹;外出活动要做到:安静、文明、有序。在孩子们行动之前,把化繁为简的要求掰开揉碎地讲明白,如:在听课上,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的课堂表现是好的,再明确怎样做是专注、积极、勇敢,最后在日常中反复练习。这样的要求便于孩子记忆,渐渐地孩子们也能把纪律变称自然而然的行为。
三.培养主人公意识
让班级有温度,就要调动孩子们一起爱这个班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给孩子们带高帽子开始。我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一个班想要有冲劲,关键在男生。我告诉孩子们,咱们班的男生就是班级的顶梁柱,女生是班级的一砖一瓦,先有了你们,才有了一二班。男孩子作为强大的力量支持,一定要保护好班级的女孩子。在这样的意识灌输下,男孩子愿意主动分担许多劳动,也学会在力所能及下多照顾女生。
(二)问问孩子们平时是怎么招待客人的,又是怎么去好朋友家做客的。根据谈话内容加以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作为班级的主人,要用良好的课堂表现招待好每一位来班里“做客”的任课老师。外出上课时,也要尊重主人,做一位好客人。
(三)在学校里,孩子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作为主人,就要给每个客人打招呼,礼貌待人。怎么打招呼是热情而真诚的呢?我给孩子们说了“高级”的问候方法,当一个或几个人见到老师时,要行礼问好;当大家一起见到老师时,要向老师挥手问好。孩子们的礼仪习惯也正在形成。
四.充盈期待
为班级升温,也不忘以期待的心态聆听花开的声音。期待班级稳定,就先尊重孩子。大多数时候,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用的都是否定词,不、不行、不可以,我们着急否定孩子所做的让我们不满意的事情。这时,我们不妨用正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安安静静地收拾书包、专注地上课、静悄悄地上楼。在班规的制定上,我也是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给孩子正面的导向。如: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在公共场合说话尽量控制音量、要守时等。期待孩子们能善良、友好,就赏识他们的亮点。在谈话间,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用自己的闪光点去帮助、爱护那些比你弱小的人,哪怕这光如烛光般微弱,也足以照亮那个需要被温柔以待的伙伴。期待孩子上进认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获得奖励的希望。基于学校的米粒卡,我在班级增设了“认真卡”和 “专注卡”。“认真卡”奖励给学科作业表现好的孩子, “专注卡”奖励给行为习惯突出的孩子。三张数量的卡片即可兑换米粒卡。孩子们颇受鼓舞,斗志昂扬,常常利用课间找我兑换不同的卡片,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课间跑闹的问题。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提升激励、唤醒和鼓舞。我相信,只要我们撑起一支爱的长蒿,向孩童世界更深处漫溯,终有一天,时光以礼,我们将满载一船星辉,并在星辉斑斓里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