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管理,我一直遵循一个原则: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出自魏书生老师)。其实不管管什么,应该都是这样一个原则,因为我们的前辈给我们说过,无事生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做这件事儿,就不做那件事。我觉得应该是一样的道理吧! 最近经常听一个班主任吐槽,自己分的学生基础很差呀,家长不配合呀,一些学生上课都管不住啊,布置作业总是他们几个完不成呀......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就是很消极的一些反应,给我的感觉是,你管理班级的水平,有待提高! 一、将心比心的与任课老师相处 二、人尽其力的“使唤”学生 我们不是随班走的学校,每年都学生都会变化,甚至教的年级也不一定年年一样,要根据学校统筹规划来安排。 每到开学,我都会把我这个想法跟学生分享,希望他们能听懂,能实践并能习得好习惯。 我喜欢小组教学,每个小组有领头羊,没有的话,我可以慢慢培养,这样他们在班级内部是由一个一个学习的小团体组成,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部感觉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比如在讲评课的时候,我都是站在教师最后面的观众。小组内讨论,每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标准答案,然后组长分工,最简单的试题由基础薄弱的孩子来讲,最难的试题由高水平孩子来讲。上台展示的时候,其他小组听到一个比一个认真,因为其他小组有纠错的机会,发现错误并准确纠正,会加分的!这样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不管简单和难,我认为,只要站上去就值得表扬,只要能讲出来,就是一种进步。正确与否,由学生来评判!我只负责加分。 我有三个课代表,她们都职责很明确:收发作业、课前准备、布置作业。 开学第一天我就教学生在什么时候交作业、作业怎么交、什么时候发作业等这一系列关于作业的日常问题。所以我们班的学生作业总能在早读下课后整整齐齐躺在我的办公桌上。如果我第一节没有课,就可以及时批改作业,我能用一节课批改完60多本作业,并能区分开一摞认真完成的,一摞没有完成的,这都要感谢小组长和课代表。她们在收作业的时候,首先是分组上交,其实作业直接翻到需要批改的那页,一组一沓,左右交叉摆放,这样就把翻作业的时间节约出来了! 在我上课前5分钟,我的课前准备课代表就会找我询问本节课学习内容,需要准备的学习用品都有什么,然后准确无误的转达给全班同学,等我进班,全班都准备就绪。 我习惯上完课,作业就出来。每天下午,我都会提前把第二天的作业,分条罗列的写着便签纸上,包括早读任务也一样!所以负责布置作业的课代表,每天下午都很积极的去找我要这两项任务,作业早早的写在后面黑板上(我们班后黑板靠近门口的位置,留大概20公分宽一列,专门写当天各科作业)。有心的孩子,没有出校门,作业都写完了。早读任务最后一节课结束以后,黑板一擦,课代表就写上去。不夸张的讲,有的孩子,尤其女生,如果有背诵的任务,她们会利用晚上时间,提前完成早读任务。一句话,我们班孩子都在偷偷的学习! 这三个课代表,彻底让我成为单纯的教书匠了,我很开心、也很乐意做这样的教书匠! 三、坚定不移的落实制定的要求 我习惯开学的时候给学生讲我这一门课的学习要求,从在学校的一日常规,到回家以后的作业本的准备,甚至到名字写在什么位置这些细小的事儿,我都会统一规定。我会随机给学生编号,默写本侧棱上写上你的编号和姓名,便于我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