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你喊“师父”而不是“老师”?
这周的作业是“拜师学艺”。
我特地交代他们:记住,一定要喊“师父”,而不是“老师”。
所以,周一上午布置的作业,周二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在群里采访了他们:
采访大家一个问题:本周的“拜师学艺”中,有一句“记得叫‘师父’,不要叫‘老师’‘,请问,大家这样做了吗?知道喊“师父”和“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呢?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在线等……
来看看他们的回答吧:
@糖:叫“师父”是告诉我们自己:以后在这个行业里,有不懂不会的都可以向他请教。
@娜:现在叫了“师父”,从心里上讲,我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请教师父问题的时候,她讲解的更透彻,对我没有任何保留。
@燕:“师父”是除了涉及到“老师”的尊敬外,更多了一层亲属孝道的关系,既是老师又是家长
@Angel :我觉得“老师”有单纯教你知识的意思,有一定局限性,而且老师现在是一种尊称。“一朝为师,终生为师”,师父不单教你知识,还教你各个方面的东西,而且不管以后在不在一起,都可以传授你一些对你有用的。简单的来说就是前者教你知识,后者教你生存
@航:师父比老师更让人尊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即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当一辈子的父亲看待,从这点来说,师父是可以训诫自己的弟子,当然也会把平生所学悉数传给自己的弟子,
@营:老师是教学费来教我们的,师父是我们主动请教于师父。
@过:老师是在学校里面教书育人的人,相对来说身份比较平等;师父是有辈分之分的,是拜师学艺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叫做师父的,师父不仅会教给徒弟本领,更能教会徒弟做人的道理。
@飞:某一项优秀的都可以当自己的老师,包括自己也可以成为他人的老师。而师父不仅能作为倾听者,引导者,帮助者,更能去包容,接纳,徒弟的不足,不管遇到荆棘还是绿林都会时刻去提醒,去帮助,去引导,让徒弟变得很优秀,因为师父期望徒弟有朝一日遇到事情能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最终比他更优秀,或许是师父最美的期待吧。
@盛夏:“师父”一词的感情色彩、尊重程度、亲密程度更高!
@未:教师是传授知识的,而师父是教技能的人。
@คิดถึง:师父因为有个“父”字在,就成了一生为你承担的人,这不是价格可以衡量的。
@丹:老师有很多,而师傅一生中也许只有一个。
@ 爱生活爱运动:不同的是,“师父”叫起来,听起来,感觉起来,接触起来,更可亲。
@звезд:师父对于教师,除了教给我们知识经验,还教给我们如何成长,提升自己,传递教师的那份责任与爱,内心也越来越充实,一声师父,真的值得!
@呀:在“师”的后面加上了一个“父”,可谓是意义深远。人生最亲近的莫过于父母,而从礼节上来说,“父”这个词更加的有地位。
@三天:我想,这次拜师学艺要叫师父,更希望我们不仅从业务上向我们的师父看齐,还希望我们从方方面面向她们看齐,让师父传授我们新教师生存之道,逐步适应新岗位,把技艺掌握在自己手里
@Yueer:师父,是师和父的合称,是值得自己尊敬的人。
为什么让叫“师父”,不让叫”老师“?
源自我个人的一种感受:
一声“师父”沉甸甸,是责任,是担当,是真的想让你拼尽全力护他周全。
当然,这些答复中,包含我感受到的,也包含我没有感受到的,很全面的了。
当然,这不是我今天晚上在群里掀起这一波讨论热潮的重点,重点是——这样一讨论,明天他们是不是就能很自然开口喊“师父”了?他们是不是就会很用心地给师父问声好?是不是很虔诚地每周向师父请教一个问题?然后列出一个行动计划?
有位新教师的回答说到我的心坎上:是的,认真看了所有人的见解,突生一种敬畏感!也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了。
写在后面:
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还稍微有点担心,现在我释然了,果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他们是比我强啊。那么,他们每天问候师父一次,每周向师父请教一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我可以安心地睡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