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东西叫“规则”
有一种东西叫“规则”,于丹教授曾经在给孩子的信中这样说:科学能让人避免无知,艺术能让人活得有趣。不论长大后遇到多少挫折,甚至受到伤害,她依然希望孩子能保持对善良和尊严的信任。
其中,她也曾重点强调了“规则”意识的培养。她说,过去自己的童年在北京胡同里,与孩子们游戏,而且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输了绝对不许耍赖,谁输了谁就得下来撑皮筋,游戏是很有规则的。
然而,自己的孩子生活的时代变了,孩子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更多孩子却缺少了大家都必须服从的规则。
因此,她希望孩子从小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建立在服从基础上的自觉。这种服从是对伦理的服从、规则的服从,是个人对集体的服从。为什么很多考上大学的高才生,却总是磕磕碰碰、与人有那么多冲突呢?由此,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还是要尽早呀!
那么,对于咱们班级管理也是同样担负着这样的责任,当一个班级刚建立的时候,就要放慢脚步,为孩子们树立“规则”意识。我现在的班级上就有这么个孩子,每天上课老是坐不住,一节课三番五次往教室外跑。我曾经非常有耐心地与他谈话、交流,希望他能懂得老师的用意。结果每次他都会很听话进教室,可以不到五分钟,就又跑出来。为此,几次之后,我想该严格要求,于是,我严厉地批评他坐在自己位置上。可是,他根本不吃这一套,干脆不进教室。
于是我发现这不是孩子的问题。他的表现应该与他的家人有很大关系。决定把这一事实告诉他的家长,我们共同找问题共同解决。
当我与他的妈妈交流的过程我发现,孩子在家里都是被多双手捧着的,把孩子养得几乎废了。在家什么都不让干。就算是妈妈想让孩子干点啥,奶奶马上干涉。我对妈妈说让她给孩子奶奶做思想工作,妈妈不愿意那样做。唉!我真为孩子感到遗憾:妈妈怎么不愿意为孩子争取呢?
后来,这个孩子的行为更加变本加厉,上课竟然乱跑,常常到其他同学位置上说话,扰乱其他同学没法静心听课。我又一次想严厉批评他,可他比我还要厉害,说别人怎么他了。当时,我真无语,他怎么没有规矩意识呢?怎么不听老师的话?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作为老师只有任其发展,也不是办法。毕竟还有一个班孩子要学习要发展,于是,我再次打通他妈妈的电话,向她反映了孩子的课堂表现及厉害关系。这次谈话真的效果不错:星期过后,孩子的表现虽然依然不听课,但是能坐得住,不再往外跑了,不再乱跑。
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是别人为孩子树立,而是家长。
希望这个孩子的妈妈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也让孩子早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