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对作业的思考
2021年7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双减”旨在减轻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明确指出:学校压减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适当延长服务时间。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关注,焦虑的根源。国家要求学科知识教育回归到学校,在对教师的要求上,也更加严格,减轻作业负担之后,那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则肩上的责任就要更重了,对教师的个人素养和学习能力要求应该更高。
在作业方面,除了减轻作业负担,也要关注学生的错题,建立错题本,把真正的例题真正得听懂和学会。一定要意识到典型错题的价值,对的题只是复习和巩固,错的题才是提升和发展。慢慢找寻学生“作”与“业”的度,真正减负、提质、增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些“运动、劳动、读书、静坐、玩耍”等其他同样有价值的作业!
也可以“说”作业,“作业的“真实”比“及时”更重要。对于个别学力弱的学生,不能来一句“订正好,送到办公室来批改!”一定要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独立完成订正。有的孩子答案似乎对了,你让他再口述一遍过程,结果什么也不会,说明不是真懂。有时候,为了节省学生作业的时间,不妨把“手写”改为“口述”,就是“说”作业,效果会意想不到地好。
有时候,学生也可以一起完成作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果有同伴的互助,同伴的力量会相互影响,有感到困惑的问题可以一起解决。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是为学生减负的另一个关键。日常的教学工作发现,我们的学生这一点还很差。经常是只为做题而做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要改掉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要有一定的扎实性。首先,要弄清课本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每一个概念,每一个习题,甚至每一句话,有时就要像一位解剖医生一样,把每一个问题都要解剖的支离破碎。这样,才能清晰的把每一个问题传递给学生。学生也才会易懂、易记。其次,要阅读课本和资料上大量的习题,并归纳题型、总结方法。这样,学生只要认真做几个题,就会做所有这一类题。也才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减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