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文章 文化——我的教学思考

2021-10-22 09:02:47 

文字,文章、文化

             ——我的教学思考

从教28年了,与语文教育打交道也有24年。期间,教过数学、历史和地理,要说感受最深还是教语文,一篇篇文章有成千上百的文字组合而成,奇妙的组合传达着作者的情思,唤起读者的共鸣。

读到《答谢中书书》,顿挫的语调,变化的节奏中让我们随陶弘景一起在山间游历——青山绿水,茂林修竹,朝暮之变化,猿鸟游鱼之生机,让人流连忘返。读到《我的叔叔于勒》,跌宕的情节,鲜明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写作高手内心对人性的思考。读到《敬业与乐业》,一个学识渊博,站在舞台上侃侃而谈,把人生的智慧传给青年的大学者形象浮现在眼前。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等宽,学语文就是与自然、社会、圣哲对话。

朱光潜先生讲“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语文教育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它有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也有与人为善的善良,更有心灵的润泽和对美的向往。

绘画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世界,音乐用音符和韵律传递感情,文章用文字表达情意。文字的世界是奇妙的。最简单的汉字“一”,《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也。,“一”为一切事物的开端,也为一切事物的终结。先有一而后有二,然后有三,则万物化生。奇妙的汉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包含着思想文化。墨家的“兼爱”,“兼”手秉双禾,意为平等的对待。儒家的“仁爱”“仁”左边是“人”,右边是“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独则无偶,偶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习总书记讲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汉字正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认真解读每一个汉字,就是与圣贤跨越时空的对话。

文章千古事,经典永流传,名篇佳作不仅仅是写作技能的展现,更是作者才思的真情流露。谁又能知道范仲淹从未登临岳阳楼,却写下传世佳作《岳阳楼记》,那是心系苍生胸襟使然;谁又能知道维克多雨果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盛赞有佳。他说:“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文章是知情意行的结合,是思维的外壳。学习文章,重要的是提升思维品质。思维的广度,深度;思维的严谨,灵活;思维的批判、创新。都在文章里学习,都在写作中得到练习。《藤野先生》的结构是严谨的,东京的“不如意”是见藤野先生的动机,仙台受到的优待是物质的与藤野先生在学识上的严格要求形成正衬,“匿名信”事件中“爱国青年”的表现与藤野先生形成反衬。而看电影事件是离开藤野先生的原因。研究文章的结构既能体会作者思路的严谨,也能学到“结构”的方法。

文字中有文化,有智慧。文章里有逻辑、有审美、有文化。

习大大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文字,文章,文化”是我的教育教学主张。站立于三尺讲台,用文字传扬传统文化,用文章提升学生素养是我的初心。我愿我的学生是有大爱的人,有宽广的心胸,有拼搏的韧劲,有时代的责任。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文字 文章 文化——我的教学思考 2021-10-22 09:02:47
我们终于来到了神话这一单元 2021-10-22 09:43:32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2021-10-22 11:31:01
“双减”政策下,我们该何去何从? 2021-10-22 15:08:32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类作业设计初探 2021-10-22 16:33:05
低段语文课该怎么上? 2021-10-22 17:30:51
关于 “双 减”心得体会 2021-10-22 18:21:22
“双减”背景下英语作业设计之我见 2021-10-22 18:42:40
且行且思,且悟且进 2021-10-22 23:20:12
动物园 2021-10-23 2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