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类作业设计初探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趣,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即便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过消费的经验、统计的实践、简单的概率的认知等等,但是一旦到具体的数学学习中,又会把所学与生活经验脱离开来。 为避免此现象,在设计作业时,就可以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 案例一: 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张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 1.算算每个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个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是多少?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踢脚线,共需要多少米?
案例二: 学习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后,设计观察记录:将瓣蒜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蒜叶生长情况记录
案例三: 学习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后,设计实践活动; 你的钱是怎么花的?
案例四: 利用周末或假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复习二年级上册的部分内容。
“小眼睛看大世界”实践活动记录表
以上生活实践类的作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充分结合,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使数学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同时把知识技能的训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活动巧妙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作业类型。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既要控制作业的“量”,又要保证作业的“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为力求我的作业设计尽可能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层次有实践有创新等,我一直努力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