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我们的教室正前方的墙壁上悬挂着几个大字:倾听、思考、合作、表达。这是我们的郭校长提出来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教导;学会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合作,启迪智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其实,这些正是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结合体,正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几个要素。而且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所以,我们的课堂就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个人展示,小组合作与汇报的舞台,而老师就是桥梁,就是引导者。我们的课堂创新点有: 1.学生的质疑:课上孩子们可以对任何问题提出质疑,并且当堂解决。比如“鼎”的第六笔有同学有争议,我会立即让他们查字典,找到正确答案,并记录下来。当然,老师出错了,谁敢指出,及时表扬他们善于发现,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所以,我们班的孩子是勤于动脑的。 2.学生的评价:课堂上,每次学生读书之后,就会有同学站起来点评。如:他读的声音太小;他没有读出作者悲伤的心情;他该停顿的地方没有停顿等等。评价之后,对比阅读,教师泛读,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3.学生的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分工,有记录员、发言人、搜集资料员、补充发言人员、点评员等。每节课,我都安排不同层次的小组合作,让大家在合作中取长补短,看到合作的力量。 4.学生的阅读:默读、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等。读的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我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读得有模有样,读得好了,不自觉地,教室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还有的同学,意犹未尽,没有读够,没有欣赏够。 5.学生的小练笔:每每,在课堂的高潮部分,会让大家写一写、练一练。如刚学完《灯光》这一课,我让孩子们写几句对革命战士郝副营长说的话。他们写的特别真实、感人,他们能够意识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也从中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6.教师的引导语:我个人觉得,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态度与备课的精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全身心地去上一节课,以文本为中心,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那么,这节课效果肯定很好。如果,教师不能走进文本,不能精确把握文本的精髓,不会采用好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肯定是死气沉沉的。而我的课堂,以鼓励为主,只要发言,就表扬;只要读书,就夸赞;只要合作,就送掌声;只要进步,就鼓励;只要学习,就送以微笑,使其拥有前进的力量。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让他发挥作用,让他动起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