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应如何设计? 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 贾圆圆 ---《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
结合国家政策、学生学情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每位教育工作者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都是深入思考,却不是每位教师都敢于冲破束缚进行大胆地创新与实践。 教师对于课堂作业的处理,几乎是千篇一律。如:让学生打开《数学》教科书,完成练习第1、2、3题。下一次,接着完成第4、5、6题。对家庭作业的处理多是这样的。今天完成《数学练习册》多少页,明天完成下一页,后天再完成哪一页。 对于以上作业布置的方式,学生以了然于心。即使教师不说,学生也可根据昨天的作业内容推测到今天的作业内容,亦可根据今天的作业内容,知道明天的作业内容。常此以往,教师布置作业的意义何在呢?正逢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前的作业设计模式还能顺应时代吗? 带着这样的思考不禁让我想起之前在阅读《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一书中的一个内容。贲老师在一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互动交流环节,被一位教师这样问道:“《数学》书中的每道题,是否都需要做?《数学练习册》,是否每一页都要做完?”当时,贲老师反问道:“为什么都要做?”提问的教师说:“学校要检查的。”贲老师继续追问:“你布置学生完成哪些练习题,是为了学校检查的吗?”提问的教师不好意思地笑了。 对于提问教师抛出的问题我想这是多数教师的疑问。面对学校的检查,我们多是持畏惧态度以致出现为了应对学校检查而不留空白的做题行为,这也是阻碍教师大胆革新的心理障碍。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考虑清楚,学校例行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又是什么?现在学生所处环境对我们作业布置形式提出了哪些挑战?当学校对我们的作业设计提出质疑时,我们能否站在专业的角度胸怀坦荡的去阐述我们的设计意图?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清楚对于自己所带班级学生,这些练习题是他们都必须完成的吗?是否有些题目没有必要做,或者说,有些题目已经没有练习的价值?是否还有一些题目,是班上学生需要练习,但它们并不在《数学》教科书、《数学练习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