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超市游戏”中幼儿的“数概念” ---读《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知道艺术》有感 幼儿玩超市的游戏时,已定会遇到付钱、找钱的问题。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让他们在购物的过程中巩固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有益的活动。但是,我们有时候也会看到,幼儿的数学发展水平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商品的价格标签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我曾经见过有的大班超市中的商品标价有25元、55元等,甚至还有的有小数点,像5.5元等。这样的标价超出大班幼儿的运算能力,会导致幼儿在游戏中因为算钱的问题而纠结,或者估摸着交一些钱就算了,这就丧失了大班超市游戏的相当一部分价值。 2.在班级刚开始设置超市时,商品的价格不宜过高,可以标上1元、2元、3元不等,以方便幼儿自己进行简单的运算。但随着幼儿运算水平的提高,价格可以随之调整,以增加幼儿运算的难度,增强游戏的挑战性。 3.提供的代币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之前见过很多班级的收银台,里面有100元、 50元、20元、10元、5元、1元等各种面值的代币,教师不加任何取舍,任孩子取用。因而经常会有孩子因为不会付钱、找钱而频繁找老师寻求帮助,而老师又忙不过来,孩子就随便应付的情况。实际上,针对大班的孩子,仅给购物者提供10元以内的代币就够了。到了下学期,可以提供20以内的代币,以逐步提高活动的挑战性。 4.充分关注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差异性,给予不同幼儿有效的指导。即使超市中的商品价格适中,教师提供的代币也合适,但在超市游戏中,因为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差异,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在游戏时应该尽可能关注一下收银员的工作,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或者将收银员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分享与交流环节讨论解决办法,以帮助全体幼儿巩固关于付钱、找钱的经验。 5.除了收银员要用到运算知识以外,为了让所有参与游戏的幼儿的运算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同商讨,设计类似“购物单”的表格,让每个“顾客”边购买、边记录,并自己算出应付的金额。这样,不管是顾客还是收银员都有事可做,既增强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又提高了幼儿的运算能力。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中心幼儿园 李慧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