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自己具有一颗童心
教育家李镇西从事小学教育20多年,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说,我是一个长大的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教育的智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缺乏一颗童心,必定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此事当作恶作剧加以处理,结果会让学生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教师应该具备一颗童心,呵护孩子内科稚嫩的心灵,在孩子的内心营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表现不平稳,幼稚,未成熟状态,容易冲动,情感外漏。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采用适当的措施,让学生适得其反。 其次,要经常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换位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也有叛逆的青春,我们老师也一样。在图你的时候,也像学生一样顽皮。过家家、打雪仗、捉迷藏等等,这些游戏都曾经是我们迷恋,也使我们激动。在我们青春时,我们也曾顶撞过家长和老师,也曾暗恋过某位异性,也曾一度走过弯路。这些曾经发生的故事让我们难过,但是也让我们反思。因此,当我们面对这群孩子的顽皮和淘气时,当我们面对他们的叛逆时,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才能够正确的引导。 然后,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童心。。发展的眼光就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学生,而不是简单的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与当下的学生相比。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现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我们有着一定的差别。教师不能完全沉浸于自己儿时和青少年时的那一颗童心,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童心,从而不至于师生之间有代沟。为此,我们要研究社会变化对孩子们的影响,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 最后,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当作朋友,并经常与学生沟通才能真正理解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把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桥梁。 总之,教师要修炼一颗童心,才能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具体来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够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以学生的心理去悟学生,以学生的行为去爱学生,才能够包容,谅解,鼓励,关爱去解读学生,才能够悟出爱学生的幸福和被爱学生的快乐。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