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 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2021-10-03 09:02:11 
任瑞杰

午觉醒来,打开手机,微信家长群里200多条信息。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赶快爬楼。

一条错发的信息引起群轰动

原来起初是一个家长受不了孩子在家的种种行为,发牢骚似的发了一条骂孩子的信息。

可能后来发现发错群了,准备出来道歉的时候,已经有十来个家长在互相同情互相规劝,然后再谴责一下自己家孩子。

“我们家的到现在还没起床。”

“可不是,昨天夜里4点了还在玩手机。叫他睡他还可烦。”

“饭也不吃,床也不起,让他脱个脏衣服还得吵个架!”

“我们家的起的可早,遛狗去了,3小时过去了,狗回来了,人不知跑哪里了?”

“手机比爹妈还亲,和她说个话都爱答不理的。”

“养孩子养出来个仇人,一说让他学习都生一场气。”

“都十七八了,还和八岁的二宝抢东西,还说我们偏心,呜呜!”

“对,我们家的还没有问他作业写完了没有呢?说个话就像个刺猬一样刺得你浑身不舒服。”

“就是就是,一点也不自觉,我都觉得任老师他们太不容易了,一个孩子,我们还管不住,她们一管就几十个。”

……

各种吐槽,就像被压在箱底终于见到天日的魔鬼,刹那间控制了整个家长群的气氛。

我到的时候已经风平浪静了,大中午的,估计家长们都说累了。家长们平时有多委屈呀,一旦情绪被触发,就有那么多共鸣。

不要把孩子的问题让他自己扛

孩子睡得太晚,起的太晚,我们真的是有责任的。

手机成了孩子最亲密的亲人,我们真的要学习和孩子建立亲密联系了!

不想学习是因为回家没有计划,拖延是每个人都最容易做的事情。

不知道孔融让梨不是因为没有谦让,而是因为我们平时的对两个宝贝就不公平。

所有的问题都是孩子的问题,但却都是家长的问题。是因为家长没有及时干预,没有合适引导,没有科学解决而已。

孩子大了,我们就觉得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没有这样或那样,我们就很有情绪,就觉得孩子这样那样都不好。但是我们都忘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当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问题时,我们干嘛去了?可能有家长会说“树大自直”“大了就好了”,结果是孩子大了更严重,树木长大了也没直。

我们这一代做家长的不容易,一定要长一双及时发现问题的眼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的初期;如果“养虎”,最后只能“为患”时再后悔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积极的干预,真诚的沟通,恰当的方法,都做了,接下来就可以等了。只给孩子吃的喝的不叫父母叫保姆,碰到问题绕着走叫路人,千万不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坐等,在对岸观火,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解决。

没有监督机制人人都会腐败

小孩子长大,需要经历很多,没有谁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跟进跟进再跟进。不要想着孩子大了就自觉了,如果没有养成习惯,孩子多大都不会自觉的。这时候就需要监督。

上学期间要有监督,工作期间要有监督,在社会中一言一行都要受到监督,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要有监督。文明不是自觉出来的,是在监督中慢慢养成的。没有监督,整个社会就会瘫痪、就会沦陷。孩子们不是在学校自觉,而是在学校有纪律有规矩,制定了纪律和规矩就要执行。可是在家里呢?如果没有纪律和规矩,孩子很容易放纵。所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各种家规并温柔而坚定的执行。做家长不易,做个能和孩子流畅沟通的好家长更不易,因为我们要付出很多,要不断学习养孩子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步伐。

教育路上,不要指望孩子自觉,因为懒惰是人的天性,而自觉不是。反观家长群的牢骚,很多都是对孩子有期待但是又没有彻底的和孩子约法三章的家长。我们要允许放假期间孩子适当的放松,但绝不是放纵。想清楚了该怎么和家长回复,我打开了微信……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教育路上, 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2021-10-03 09:02:11
树立教师威信,与学生融为一体 2021-10-03 06:35:40
加入什么家长群? 2021-10-03 07:47:25
劳动教育原来这样美​ 2021-10-03 07:56:03
《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读后感 2021-10-03 08:53:57
《深度学习—纵向核心素养》读后所思所感 2021-10-03 11:21:31
“微改变”也是收获 2021-10-03 10:19:16
日升月落,总有黎明 2021-10-03 13:35:09
学以解惑,用以求真 2021-10-03 15:10:48
一波三折的教学设计 ——《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读中行 2021-10-03 20: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