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传统春节是以除夕夜的鞭炮开始,以上元节吃元宵收尾的。一个是震天动地的声响,一个是圆圆滚滚的美味。元宵节过完,这个年才算圆满。而这也恰恰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想象力。
每年的元宵节,我们感受着最浓的年味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和记忆。
记忆中,元宵是甜而不腻的美好。儿时,正月十五一起床,嘴馋的我就围着母亲和灶台转。“煮好了吗?煮好了吗?”着急地双手抓着灶台踮着脚尖往锅里看。
那锅里煮着的,是不同于南方汤圆的北方元宵。听母亲说,这元宵是“滚”出来的,馅儿是固体的,比较硬。然后“过一下水”,接着放进盛有糯米粉的簸箕里,来回滚动,期间可以洒少许水,一直摇晃,让馅儿在里面滚动,粘满厚厚一层糯米粉,就这样做成了元宵。
在热锅里,一个个小元宵紧紧地挨在一起。煮好后,母亲总是让我先端一碗给姥姥,然后我便坐到桌旁,一边呼着热气,一边大口吃起来。那时候的元宵味道,是外婆慈祥的微笑,是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记忆中,元宵是心中永恒的光亮。
现在,各式彩灯已经遍布公园、街巷、高楼大厦和商家店铺前,可以看见绚丽夺目的灯光。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物资比较匮乏,孩子们的视觉是还没有被开发的“荒原”。但,元宵节是个例外。正月十五晚上,爸爸会提前给我买好灯笼,是一种手提式装电池的各种造型的小灯笼,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年当中最好的礼物。一到晚上,小伙伴们提起灯笼,在房前屋后嬉戏打闹,互相比较谁的灯笼最漂亮,那种快乐无以言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节还会上演一年一度的灯会。灯会上,燃放礼花是固定的项目,爸爸或妈妈总会把我抱起来,将我举到高处,一家人在人群中欣赏着天空绽放的各色烟花,与周围的许多人一起发出阵阵惊叹。那烟花虽然短暂易逝,却成为我心中永恒的光,是我最难忘的回忆和乐趣……
记忆中,元宵是溢满幸福的希望。
浮现在脑海中元宵节,是觥筹交错的盛景,是颗颗元宵的味道,是呼朋唤友看灯的快乐,是儿伴相约玩耍的欢愉。但关于元宵节的记忆,也带着对年的结束的遗憾,对亲朋远去的不舍。元宵节,更是冬的结束,是春的开始,是大地吐出的新绿,是枝头孕育的花蕾,是我心头溢满幸福的希望。
来源 大庆油田报
作者 创业集团利达实业有限公司通勤服务三分公司 罗沙沙
编辑 杨帆
责编 张靓
审核 张卫红 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