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文/李婷婷 好书的作用,就像是埋了一颗种子,是一种打开教育的可能,所以教育需要阅读,需要一本能打开的书。近日读了荀老师推荐的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 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感触特深: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的……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初心。李老师那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童心教育,使得师生之间的情感流露,为教育打开了大门。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洪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士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后进生转化—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然后改正,再犯错,再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入职一年多,听到老师们对我说最多的就是跟学生走的太近了,孩子们都不怕你,就很难再管理班级了。可在书中,学生视李老师为哥儿们,视其为兄长,一句: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想通,让我真正理解我师生之间关系应该达到的境界。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学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让更多的孩子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