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1-11-28 10:56:10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朱永新老师在新教育实验第六次年会主报告中提出的。何谓“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此问题我一直懵懵懂懂,直到昨晚参加新网师“云端论剑”第一期会议,听了包括郝晓东老师在内的几位专家同行的解读,再加上这些天的阅读,终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首先说“教育生活”。“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是杜威率先提出来的。由于美国在上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让美国从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时代的发展推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学习标准化的知识,生产出标准化的人才,成为美国教育的主流,这样的教育追求最终导致教育和生活脱离。所以,杜威从美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这一点不难理解。比如,在农业时代,一个铁匠的学习是在跟着师傅的过程中,不断操作、模仿、浸润学习的。这种生活和知识是一体的,是没有分离的,怎样生活就是怎样的教育。但是今天的教育又是怎样的呢?读过一篇这样的文章:

如果让一位语文老师去放牛,他会拔起一根青草,向着牛群不停地发话:“这是什么草?注意,不要乱说——举手回答。”“你们以前吃过这种草吗?想不想吃?”“好,快速地嗅一嗅,告诉我它的气味。”“仔细观察它的样子,看看能分几段,每段的作用是什么?”“告诉我你这样分段的理由。”“各段交换位置行不行?比如把根和梢换过来?”“下面,慢慢品尝,仔细咀嚼,用心体会,谁能说出它的味道好在哪里?”“通过刚才对草的认识,你有什么感受?比如,造物者的神奇与美妙;比如,小草的平凡而伟大。”“在这种感受的基础上,你决定将来怎么办?比如,更加热大——自——然,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下课后,你们不必吃青草。昨天我用了整整一个晚上,拣最肥壮的草洗净,烘干,切成了可口的饲料,分别压在第一个石槽底下,埋在第二个铁槽附近,吊在第三个木槽的上方。我相信,只要大家使出牛劲,爱钻牛角尖,就一定会吃得又饱又好。”结果,许多牛都饿死了。语文老师还在感叹:“真是对牛弹琴!”

看,我们的教育硬生生和生活划清了界限,给学生的不是他们需要的或想要的,还一味抱怨学生学习缺乏主体性。

所以我认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首先要打通教育和生活的连接,清楚教育的本质,明确教育的目的,进而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不是被社会的黑暗裹挟着走。

其次说说“幸福完整”。幸福不是名词,而是动词。不是被动的等待与接收,而是主动地去追求和超越。

郝晓东老师在《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指出: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也是教育的目的。

自我实现者首要特征是:超强的专业能力。专业的无力感会带来生活的空虚感,当无法聚焦、专注对自我有意义的事实,其精力、时间往往被大量无意义的人或事所消耗。

自我实现者的第二个特征是:超强的学习力。学习力就是控制力,就是专注力。学习力强者能保持强烈的兴趣,并会长时间痴迷、专注。所谓的“高峰体验”就是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体验到的较强的幸福感。学习力就是阅读力。重视阅读不是为了止步于此,而是径由阅读力提高学习力,再进而提升创造力,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

社会飞速发展,我们面对的诱惑和挑战也越来越多,有时恨不得多长几只手,多长几只眼睛,或者可以把时间分成几份,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越来越少,哪怕是专注地发一会呆也成了奢侈。

社会发展的脚步我们是无法阻挡的,唯有做好自己,也影响、带动学生一起,努力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使此生更有意义,在白发苍苍时回首而觉得不白活一回。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我心中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1-11-28 10:56:10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2021-11-28 18:50:25
教学相长 2021-11-28 22:22:54
《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有感 2021-11-29 09:38:22
铿锵之路,砥砺前行 2021-11-29 12:32:12
童年的记忆之小河 2021-11-27 12:42:30
全民健身,动起来!教职工冬季趣味运动会​ 2021-11-27 09:00:08
感动的泪珠 2021-11-27 14:38:00
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2021-11-27 13:08:30
班主任的“暮省”本 2021-11-28 2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