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生因阅读而精彩
2021年10月29日,宋君名师工作室在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举办了“数学阅读第12次系列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分为数学阅读课例展示、数学阅读专题报告、数学沙龙三个板块。每部分内容的展示都让我们参与的教师有所收获,有所反思。下面我将结合我的阅读实践来谈谈“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力”。 于教师而言,开展数学阅读的初衷,是因为这是时代的需求,于学生而言,这是促进自身更好的学习与生活并终身受益的事情。数学对学生而言一直是较难学习的一门学科,而我们也深知,数学的学习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学得简单、又学的不简单是非常重要的。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阅读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最初我对它的理解仅限于提升阅读文本的能力,随着阅读课的不断开展以及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让我对“阅读力”有了更多的思考。 细剖教学中出现的现象,读不懂题,缺乏相应的数学知识储备、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这些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能力就可以理解为“阅读力”。宋老师说阅读力培养的事人的思维能力,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思辩是阅读力的五个要素。聂震宁在其《阅读力》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阅读力指的是对所读图书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程载国则在此基础上,将阅读力分解为“专注力”“理解力”“批判力”和“表达力”,综合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共性,阅读力最终是回归到学习与生活中,帮助人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所以我认为阅读力就是指引人们成功解决问题的各种行为习惯的综合力。而数学阅读力就是指引学生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力,如阅读习惯、语言表达力、审辩力、理解力、信息整合力、阅读方法策略等等。 在两年多的数学阅读开展中,我越发认为,学生书读的越多,他们的阅读力就越好,对问题的思考更全面,在处理繁多信息时,能对齐有更快更系统的整合,进而让学生能够对问题给出多样性的解决方法,最终使得解答更加完整。教学中我更侧重批注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三种数学语言的转化,通过长期的系统性学习,指导学生在信息梳理的过程对内化所学。 实践是促进我们更好发展的途径,在这个核心素养时代,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多阅读、多学习、多反思才能给与孩子有效的阅读指导。我们只有真正的“做”才能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成长”,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阅读力”的提升!让学生因阅读而绽放!让教育因阅读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