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给老师说说,是老师让你跺的吗?”依然是这个孩子,他被主任就到了我的办公室。静静地看着这个孩子,听着主任把情况讲清楚,这个孩子的语言开始打岔了,导向了其他的老师。
这让我想起来了课堂上的一个小细节,有一个孩子上课在说话,他二话没说,走过去就剁了人家一脚,理由就是人家说话了。看来这个事情当时我处理的并不完善。因为基于上次沙盘的一些了解,我知道他背后的动机至少是积极的,当自己内心定好位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嘻~他还告我呢,过一会儿回去我再揍他一顿。”然后脸一扭,眼一斜。
“你再揍人家一顿,你咋嫩能呢?人家家长会愿意你吗?”主任训斥道。正好主任因事离开。
“揍他的结果会怎样?”从他的语言可以看出,这是个认为打骂是做有效也是唯一的一种解决方法的孩子。在家里没少挨打呀!
“赔钱呗!陪多少?”
“有些事情单靠钱是解决不了的呀,你知道你身边的人需要做多少努力吗?……”我开始把他身边人可能要做的事情一一给他列举。听完之后,他极不耐烦的晃动着脑袋,“那你说咋办?哎呀,这也不中,那也不中。揍不死他!”
“那你想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情。”
……
引导了半天,也没个结果,唯一的方法依然是打。我试着让他给对方道歉。“那我多没面子,当着全班同学我肯定不干。”
有转机!
“我邀请那个同学来我办公室,这样把面子丢到我这里好了。”
“万一他对其他人说了呢?”
原来他还是如此爱面子的呀!为何老师的公众批评对他没有用呢?原来他爱的面子是此面子而非彼面子呀!给人道歉,他的形象就会从无人敢惹到如此渺小,他要在同学面前死撑,因为和老师的敌对让他在同学间所谓的形象高大起来,以至于成了班里的刺头。寻求同伴的认可对他而言非常重要。
“放心吧,只有他知道你如何道歉的,别人又没有看到。再说了,你打了人家,道个歉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如果你连个个面子都不愿意丢的话,那接下来的解决问题你就非常被动的。……”我又给他分析一番他目前的处境。
“老师,那好吧,我道歉。”
有缓和的余地。
“把我当成那个同学,你先说个对不起。”
“对不起!”像吵架一样。因为这句真诚姿态的对不起,我们俩进行了十几遍。又教给他了几句道歉的语言,学得终于神似了。这时候他居然开始退缩了。嘴里开始叨叨:“老师他要不接受咋办,他要是再跺我一脚咋办?呀,老师,我可紧张,老师要不算了吧,老师,这是我第一次给人家道歉呀!……”
“你试过了吗?不试你怎么知道的?更何况,我还在这里一直陪着你呢!”
他在办公室搓着手踱来踱去,嘴里不停地说着:“呀!真紧张!我太紧张了!……”
“走吧,咱俩一起去请对方,注意你的言辞啊!”
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忐忑。那个被跺的孩子被请到了我的办公室。正式道歉的时间开始了,我可以看到他放低了自己的姿态,很真诚的道了歉,并且真的加入我给他的建议:“你如果还不解气,你捶我一拳,踹我一脚都行,我绝不还手。”被跺的孩子立马说没关系,还说不用不用,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也有可能摄于老师的压力吧。还需要跟进,我让对方讲了他的希望,这个孩子欣然同意了。等那个被打的孩子离开我办公室,他对我惊喜的说:“老师,他居然没打我!”“每个人和你想的是不一样的,更多的人并不喜欢暴力解决问题。你看到了吗,当你真诚表达自己的时候,对方会怎样?”
接着我给他提了一些建议和要求,他也很欣然的接受了。但执行如何,我还心中无底。
观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