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亚轩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遭遇那喷薄而出的尴尬吗?

2021-11-24 20:57:22 

@萧亚轩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遭遇那次喷薄而出的尴尬吗?


 “千人教育名家”培训时,有个学员不无艳羡地调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简介才能像专家那样写满一屏……

   

    他羡慕的,大概是有些专家通常喜欢在ppt第一页呈现的那些头衔和光环。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01

还记得萧亚轩吗?

我记得她,是因为她遭遇的那次尴尬——


萧亚轩受邀担任某次活动驻唱嘉宾,在演唱前两首歌曲的时候,她一直尝试和台下互动,不断呼喊“左边的观众,右边的观众,结果每一次互动,都只是换来稀稀拉拉的几声掌声。为了打破这尴尬,萧亚轩放出大招,开始了和台下观众终极互动——她对着台下喊:台下的朋友,接下来我说“嘿,你说嘿嘿好不好?

“好想对你表白,嘿

……

没人理。

于是她又重复唱“好想对你表白,嘿!

还是没人理。

台下观众一脸冷漠地看着她一个人在台上自导自演。最终,她相当尴尬地“嘿了一声,放弃了和观众的互动,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唱歌。

这尴尬,喷薄而出。


据说,萧亚轩遭遇这次尴尬,是因为台下都是林书豪的粉丝。


在我看来,她的尴尬是在一开始埋下的伏笔——主持人以“国际动感天后的盛誉介绍她的出场,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场观众并不买账,没人鼓掌,萧亚轩的出场就相当尴尬。



02

相信不少培训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类似的内容,听众的反应大相径庭,有时候很热烈,有时候就会出现冷场。

冷场的时候,的确是尴尬。


在我看来,听众反应的差别,其实是你们之间关系的差别。也就是,你是否把他们拉到了你身边。


这个差别,或许是一开始就形成的。


比如类似萧亚轩那样的。


你有过听简介听得头大的经历吗?主讲人的头衔很光鲜,但他只是报菜名一样报出自己的履历,碰巧你对他所在的领域又不太熟悉,估计很难在脸上挂出高山仰止的表情,内心更是波澜不惊,因为你实在听不懂也搞不清,他到底有多厉害?


如果他接下来讲的内容,确实很厉害倒还罢了,反之,那些巴拉巴拉报菜名一样报出的履历,也就真的成了菜名。


如果换种方式,把自己的背景、优势、光环转进一个案例,介绍自己是怎样用专业知识解决了某个难题,那么你设定的场景,描述的细节,就会让听众通过你的故事了解你的专业背景,经验能力,比简单地自我贴标签更有吸引力。



03

所以,我对那位老师说了自己的看法:

即使有一天你的简介能写满一屏,也千万不要让主持人报菜名一样报出来。


因为,那道道光环,或许会让人眼前一亮,觉得“你好强,但也就这样了,而且,即使没有在一开始就招致反感,也容易在听后对你产生怀疑。


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谁也不会光看你简介上怎么写,而是听你写下来怎么说。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萧亚轩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遭遇那喷薄而出的尴尬吗? 2021-11-24 20:57:22
向阳而生,向美前行 2021-11-24 16:06:53
小儿垂钓 2021-11-25 10:43:58
记一次开心的游戏 2021-11-25 15:57:38
优良家风代代传 2021-11-25 15:28:43
运动会 2021-11-25 07:35:37
有趣的游戏-----添鼻子 2021-11-25 06:54:02
一件难忘的事 2021-11-24 21:15:19
有趣的“木头人”游戏 2021-11-24 21:56:09
第一次“录课” 2021-11-24 21: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