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语文老师这样做
郑州航空港区领航学校 冯萱
在内卷的高峰期,所有人都期盼着这股风能够停下来,终于盼来了“双减”要求的落地,新政策的落地对家长和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减轻了家长对于补习的费用,但是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负的同时不能减质,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思考,所以我认为我们语文老师需要做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精心备课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每节课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对教学体系,基本内容要熟练掌握,还要充分了解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以及个别差异,这样才能充分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真正 做到因材施教。既要备教法,也要备学法,教法是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结合教材、学生、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以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始终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素质的。好要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置身于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求得“真知”,获得“真能”。
二、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大阅读大语文时代,语文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这么简单了,重点在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北京市语文高考状元,后就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孙婧妍认为: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再看看诗词大会夺冠,又进入清华学习的武亦姝,她从小就是在书堆里“泡着”长大的,也只有诗词的美好和文学的力量才能培养出武亦姝这翩然的风度和一身才气。
通俗来讲,语文就是“语”和“文”,就是汉语和文学的结合,语文的学习单单靠刷题是远远解决不了问题的,重中之重则是积累,低年级积累字词、中高年级积累阅读,这样说似乎有点儿武断了,其实阅读的积累是从小开始的,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读书,读完整的书,读好书,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好词好句,用摘抄本摘抄下来,日积月累下去,语文素养已在你身体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
三、“课外阅读”落在实处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生活本身就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尤其是“双减”落地后,一二年级不准布置书面作业,中高年级控制作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帮助学生亲近图书,走进图书馆,建立家庭书柜,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用阅读实践充盈生活空间,补偿语文学习效率。尤其是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阅读是最好的补偿方法和途径。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构更加生动、有趣的语文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可感的生活浸润中学习语文,接受滋养,涵育性情。
四、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用多元化的评价去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双减”来了,是个好政策,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我们要把握住时机,减负不减质,让孩子们真正快乐的学习,高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