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立冬已过,但三川大地依然秋意正浓,人间犹如一个被打翻了的调色板,尤其是不同的树木,争相炫耀自己或金黄、或橙红、或殷紫的美颜,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在秋日暖阳的加持下,就连遍地的落叶,也是秋韵犹在,不让春光。人行走在落满秋叶的人行道上,松弛酥软,沙沙作响,直有种微醺的感觉。
树叶落地,最忙的当属环卫工人。随着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对落叶等杂物的打扫清除都有明细要求。可当积攒了一年的金黄秋色极力地向人们展示时,我们真的应该拿出足够的智慧和温情,灵活施策,动态管理,借鉴周边及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好做法,对不影响交通和环境的街道、公园、景观区等实行“落叶缓扫”,甚至“落叶不扫”。飒飒西风下的晚秋枯黄,作为家门口的风景,同样是大自然的馈赠,有着不同于春日的观赏体验和心灵感受。缓扫落叶待游客,挽留秋色在人间。为市民尽可能久地留驻难得的秋色,尽显我们城市的自然诗意和人文温度,想想就是一种美好。
落叶缓扫,不仅能留住城市的秋色秋韵,它也是一个城市管理工作的细化与升级,彰显的是城市管理者的人性化决策和人文性情怀。小树叶反映大问题。曾经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地面洁净,早早地把树叶打落清扫,并每天派专人检查,不能留下一片树叶,过度、极端的做法出力而不讨好,不但缺失了城市应有的生活气息,也为大家所诟病吐槽。
当然,落叶缓扫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无所作为。毕竟造化还需要人工的修饰。我们应该实行更精细化的作业模式,科学划分、合理保留落叶缓扫的区域,精心设计、恰当设置景观标识与缓扫说明,组织人力及时清除缓扫区的垃圾杂物,认真对落叶进行捡拾、集中、看护,以方便游人舒心观赏;同时,还可以发动市民群众共同参与管理,对缓扫区进行优选、检查,对游客拍照的图片进行征集,对落叶工艺化拼贴制作进行评选等,以活动来推动大家一起爱护优美环境,共同维护良好生态。不仅如此,还可以把水中残荷、湖边芦苇等都纳入管理范围,积极营造更多的赏秋景观区,吸引市民前来观赏打卡,感受秋日美景,体验城市变化,享受美好生活。如此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也可以避免人为摇落树叶、无序攀折树枝,甚至恶意焚烧落叶、故意损毁公物等等煞风景、不文明的行为。待观赏期一过,雨雪未来时,我们则应及时清理枯枝败叶,化落红为春泥,反哺树木,滋养大地,等待明年又一个春风秋色两相宜的生态轮回,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