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门,坎坷程度一纸写不下。
先是暴雨,被困公交车一夜,又是疫情,辗转回家隔离14天。就在我以为下半年入职无望的时候,8月17号上午,朱宇婕老师先我一步接到长安校区的通知,她转过来安慰我:“再等等,你的学校很快就会给你打电话了。”她说,一定是让你做梦都笑出来的好学校。
带着这种美好祝愿,从本部到长安,我一直在等,什么时候才能让我“做梦都笑出来”。
但教育,对每个菜鸟选手来说,好像都是一地鸡毛。庞大的工作量,棘手的家校关系,难缠的问题学生,每天每天,我在无下限的低姿态里安抚学生,安抚家长,觉得自己那些教育理想,“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梦晓学姐说,她刚接手班主任面对的是什么呢,这帮孩子居然能偷手机、吸烟以及打架!这么说,那我起码有点安慰,毕竟我的学生还没觉醒“吸烟”技能。但这丝毫不妨碍我继续怀疑自己,学生真的如我想象的那样单纯吗?在我忙前忙后为他消除处分的时候,他抱着胳膊站在教室门口,隔岸观火,悠然地看着狼狈的我。无力感,贯穿了我的班主任生涯第一个月。
和梦晓学姐一样,我从一个最不爱发火的人,变成一座活火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气炸了”。
最无奈的是,即使这样,我也没办法放下他们,因为这帮可爱可气的小朋友,总会在我崩溃的时候把我拉回来。上周跟父母聊天,无奈地总结道,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痛苦占据了49%,但是快乐却占据51%,就是永远有一口气吊着,再累,也舍不得放弃他们。而且这份伴随快乐而来的情感,是无法戒掉的成就感,是看着学生日益向上的幸福感,是工作渐入正轨的安全感。这感觉比之前所有快乐都更猛烈,更让人上瘾。
我至今难以忘记我们班最大的“刺头”哭着对我说“老师谢谢你”的样子,难以忘记那个差点被处分的学生临走时对我深深鞠的一躬,难以忘记他们被欺负后看到我忍不住委屈掉下的眼泪,在我用爱意影响他们的同时,他们也用眼泪征服了我,让我觉得,如何如何,也不能辜负这份单纯的信任。所以在听老师们的成长汇报时,引发我最多共鸣的就是从学生那里收获的幸福与感动——曾月月老师收获的一封封信、张梦晓学姐收到的一整本“情书”、武阳老师的一片“森林”……教育,我始终相信,是一门真心换真心的工作,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没理由你对学生好,学生反过来咬你一口。所以我不怕等,也不难,虽然“一地鸡毛”的时刻多的把人淹没,但总有一些孩子等在四方井口,随时准备向我伸出一双手。
我越来越体会到,教育的价值,原来不体现在某一个重大时刻,而在细小的感动中,在学生看得见的成长中。我仍然在找“做梦都要笑醒”的时刻,但我相信,在龙门,我能找得到,在这帮孩子身上,我能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