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一次与家长的交流 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袁青青 刚刚,吃饭的时候,收到了来自雅琪妈妈的信息,一连五条。 雅琪妈妈:袁老师,周末好,打扰一下,有关雅琪的学习的事还麻烦您多关注一下。前两天刘老师也给我沟通了,学习一落千丈,三四十的成绩。前两天您给她沟通了吧,我看态度好了一些。麻烦您多留意关注一下,让她和奕萱、怡诺分开坐。我和她爸爸这几天一种在给她做工作,我们做父母的是最大的责任,搞得这几天都没睡不着觉,我们太大意了,没想到追星追到这种疯狂的程度。 我:你好,雅琪妈妈,你可以问问她的位子在哪,奕萱和怡诺的位子在哪。学习方面,在学校我会关注,不用你说我都会关注,但是我替代不了父母给孩子的关注。 雅琪妈妈:我和奕萱妈妈也沟通了,让她们不在交流那么频繁,昨天连我们小区的俩个同班孩子也来找我说这件事,这孩子真是太让我无语了。嗯,我明白我问她了,我意思是现在对她来说是最关键的时期,再等等就荒废了,成了学习的碴子。 我:学习是个长久的时间,每一年都很关键。所以班里出现了追星问题和其他问题,我都会在班里说。但是话说回来,她追星疯狂,买卡片,买周边,钱哪来的?你们都没有关注?我是觉得,孩子的成长,老师只是其中一个小方面,家长才是最关键的。我最多也只能陪伴雅琪到明年夏天,以后呢?更多的还是咱家长来跟她沟通。现在成绩出来了,你急我能理解,但是光急也没有用不是?还是得想办法解决问题啊。 雅琪妈妈:昨天她爸爸也说这事了,太相信她了,没想到她会这样,平常家里零花钱也没管这么严,想着她也不买啥。 我:你说的在学校多关注,我可以继续多关注,我也可以继续跟她沟通。但是源头问题,还是得解决。上周给你沟通过,我观察了一周,发现有进步,头发能梳好了,追星问题我先找了奕萱了解了,也了解了雅琪的情况,还没有找她,下周会找她沟通这个事情。 雅琪妈妈:我完全没有说您不关注孩子的这个意思,我们明白的很,一个班级那么多孩子,如果都靠老师去事事关注教育,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完全在于孩子和父母管教。 我:你是一位很棒的妈妈,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还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感谢你的理解。 雅琪妈妈:就是咱们双方结合着,把她这个追星的这一股风打压下去。要不再等等继续这样下去,就厌学了就废了...... 当我收到那一连串的信息的时候,我想到了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里的一章,章节名为《新“班规”该不该执行?》,里面有一段话“总有家长对我说:老师,我们家小孩一直玩手机,喊也喊不听,怎么办呢?每当家长这样向我告孩子状的时候,我总想叹气:能怎么办呢,孩子已经成了手机控,神仙也没办法了。可是,手机是你买给孩子的呀,你以为自己孩子的自制力强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却不知道孩子终究是个孩子,大人都一个个成了低头族手机控,何况孩子呢?是你的错,你还来向我告孩子的状,岂有此理。我只能说你活该。我没有办法。上游没有筑牢堤坝,河水泛滥了,你指望我在下游拦住洪水,怎么可能呢?” 早期孩子拿钱买卡、买周边追星的时候,没有关注,现在问题严重了,向让我来关注、解决,可是这是我一个能解决了的事情吗? 追星问题五年级时班里已经出现了,部分小姑娘追一个新兴的偶像男团,那一段,班级里经常会看到一些贴纸、明信片,风气正盛时语文课代表甚至在课堂上跟同桌分享她了解到的关于那些偶像的资料。 问题出现了,肯定是需要想办法解决得。可是这该怎样解决?我们都曾年少过,尽管现在不再年少,也还是会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也经常会和同事、朋友八卦一些新闻,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这都是正常的事情。如果明令禁止的话,我知道,碍于班主任的威严,她们表面上会服从,背地里肯定会风气更盛。所以,我没有一开始就去禁止,而是暗中观察。 果然,班干部们坐不住了。每周的班会上,班长提出了这个问题,说追星问题严重,有部分女生经常去买有关那个团体的笔、明信片、贴画,而且有人经常上课讨论、分享。班长这么一说,那部分女生脸色一变。 于是,该我出场了:“我之前一直说的一个规则,你们玩什么我都不会禁止,像之前玩的五子棋、魔方、卡牌,对吧,作为孩子,玩很正常,但是我一直要求不能上课玩,一旦发现有同学上课玩,那么这项活动就需要禁止了,我们都知道,对吧?”孩子们点头称是。“可是,最近我也发现了一个严重的现象,就是我班长所说的追星问题。很显然,我们已经违背的规则。但是,我很理解大家,我也有喜欢的明星,我也会看一些娱乐节目,这都非常正常,可是如果我课堂上给你买讲哪个明星,你肯定也会觉得有问题,是不是?近期追星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班同学的学习了,所以我希望大家控制一下自己,还是那句老话:要在合适的时间干合适的事情。”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之后,虽然也偶尔有同学“举报”个别女生还在追星,我也没有再大张旗鼓的去说了,仍然还是把它当做一件平常的事情,在班会上提两句,或者课堂上点一点。 孩子每个阶段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很正常,教育孩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不得,燥不得。作为老师,再怎么关注、关爱,也替代不了父母;作为家长,指望他人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明显也是不合理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论是谁,都不能让他成长为“别人家的那个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悉心教导,耐心引导,长成他最好的样子,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