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当班主任
时光荏苒,这是我第6年的班主任生涯,经过一二年级的反复磨练,我收获了俯下身子与孩子们交流的方式;经过三年级合唱班的一年练习,我收获了与家长成为朋友的沟通要点;经过去年一年的一年级生活,我收获了学生才是班级的主角,我尝试着把班级事务交给学生去负责,而我只是一个引导者。每一年都有变化,每一年都有收获,每一年都有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体味班主任滋味。
班级就像一个小世界,尽管绚丽多彩,但总有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尽管成员众多,但总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信念。一旦确定了,我们和孩子们将要实现超过8小时的陪伴和关心,甚至超过了我自己的孩子,这也许就是班主任的价值所在。当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陪伴上,而更体现在带班的方法上,带班有法但无定法。接下来我将从3个方面分享《我这样当班主任》。
一、建立班级文化,提升归属感
班级文化是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凭借和纽带。只有不断强化学生心目中的班级文化,才能树立和激发其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友爱的精神。班名:花儿班。班呼:花儿多多,快乐多多;花儿绽放,积极向上!班歌:以《娃哈哈》歌曲为背景,自编歌词。这些确定后,我们每次少先队活动课都由班长带领学生进行“每周一温习”。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具有归属感,集体主义精神,也有利于提高班级的团结力。
二、组建小组之家,增强安全感
如果班集体是一个“大家”的话,小组就是一个“小家”。在“小家”里,组员之间必须互帮互助,没有互相嫌弃,更加没有互相放弃。小组的存在也能够使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安全感,不孤单。小组建设能够将班级事务化繁为简,更加高效;能够凝聚班级荣誉感,更加自信。因此,新的班级成立后,小组建设是头等大事。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班首先是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性别、性格特点等奖全班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配,共有8个小组。然后随即进行小组团建,确定小组有个性特点的名称和口号,借助少先队活动课时间进行小组组名和口号的展示,和谐增进组员的凝聚力。之后,班级的任何活动基本上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一起筹划、一起实施、一起行动。
三、竞选小助手,争当主人翁
小助手就是班干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少不了一群优秀的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班风的导向者,是同学间关系的协调者和维系者。
确定方式:班级组织以“我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激发孩子们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和管理班级的责任感。以竞选投票的方式确定班干部人选。
培养方式:班干部确定后,首先恭喜家长,让家长也有一种自豪感,然后表明孩子需要家长精心培养会越来越优秀。对于班干部的培养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重在教给班干部管理班级的实用方法,并在班级中逐步确立班干部的威信和说服力。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痛并快乐着的工作,但走到最后看到孩子们进步的那一刻嘴角会情不自禁地上扬起来。有时工作很繁琐,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所有的压力与负担都烟消云散。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就是幸福;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是快乐;看到孩子们的学习,就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