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2021-10-31 14:54:00 

《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学习共同体是在师生间、生生间要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在《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这本书中提出,要实现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投入高品质的深度学习的课堂愿景,还有营造教师的倾听让学生的学习知识发声的课堂氛围

  在班级里想要创造学习共同体,首先要求在教室里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上课、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勉励的学习氛围。 把理论植根于课堂,把研究做到课堂。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听课的老师要去观察学生的学习,近距离地感受每个学生细微的言行、表情。研讨课、观摩课的重心就要从对老师、对课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关注。

  在课堂上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向老师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号。这些信号反映着学生在这节课堂上是否正在全身心地参与进来是否能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高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是否正在享受高品质的深度学习班级里的所有学生是否正在成为一个合格的学习共同体。

老师们在课堂上为了更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某些小动作小行为是非常不喜欢的。比如说上课时学生窃窃私语,说悄悄话;比如说上课时总是会有几个学生还没等发言困难的同学说完,他就我来,我来!”“我有补充!地打断了同学的发言;也常会碰到在刚问出一个问题时,就会有一两个学生立马举手,还念叨着我知道了!,他们打断的是大多数同学静静的思考。

当课上发生这些突发状况,是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教师要采取灵活、耐心的态度去应对。当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应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  

  我以前一直很喜欢热热闹闹的课堂,认为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激情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曾经很疑惑学习共同体为什么强调静悄悄的课堂?在学习如何创建学习共同体这段时间以来,我渐渐明白了:因为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听。以往热闹的课堂上,在没有倾听习惯的教室里,表现出来的是对自我的展现,还有对他人的漠不关心,那相互学习的关系就不可能产生了。而且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全部面对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分隔,较少产生互动。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课堂往往是由教师和学优生的对话构成的,大部分学生的观点和诉求没有办法得到倾听和应答。渐渐地很多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之中,难以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自然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随着时间被消磨掉了。学是教学的中心,互相倾听是学习的基础。倾听不仅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对课堂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倾听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学习共同体改变了我们的课堂生态,是一场学教翻转的教学变革。当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相信真实学习会自然发生。我们作为学习共同体的践行者,一路上一定要互帮互助,且行且思。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2021-10-31 14:54:00
《走向深度学习第一辑》反思 2021-10-31 15:57:33
“双减”下如何优化英语作业 2021-10-31 16:38:42
双减”背景下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2021-10-31 17:37:23
“双减” 双减路上的多与少 2021-10-31 18:55:51
润物细无声——献给第37个教师节 2021-09-08 18:23:40
《中国医生》观后感 2021-07-30 16:25:55
致敬 2021-07-30 15:48:18
我心目中的英雄—杨根思 2021-10-31 16:59:11
学校随笔 2021-10-31 16: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