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人头盖骨往事 这几天,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我断断续续听完了七上的历史课。这种低调又好学的主动性,着实让我很兴奋。 历史是有温度的。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内容轮换一个名师,不枯燥。每节课大约二十分钟,浓缩的全是精华;在这个平台上,历史不仅仅只是书本上一个又一个冰冷的文字,而是蕴含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 讲故事,总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也是有温度的。今天,我讲一个北京人头盖骨的往事。 1928年底,在周口店龙骨山遗址的发掘工作中,已触及到了一处坚硬岩层,这意味着考古工作已近尾声,很难再有什么新的发现。 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先后离去,挖掘现场一片冷清,只有裴文中坚持相信,如果凿开这些最坚硬的岩层,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功夫不负有心人。1929年一个黄昏,裴文中在一处岩洞中挖出了这块“著名的头盖骨”,他脱了上衣包裹起来,“像抱着一个婴儿似的”。随后他向北京发回了一封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考古史上最为著名的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这一意外的发现,轰动了世界。五十万年前的人类祖先,被唤醒了。 你看,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南面一道山口通向广袤的平原,坝儿河从西北大山的深处流来一溪碧水,经过龙骨山前向南,泻入一碧万顷的沃野。 如今,在这一片郁郁葱葱的辽阔平原上,有四处奔突的“史前动物”在“原始丛林”中时隐时现。不远处,零星的洞穴点缀在长满各种“奇花异草”的山坡上,一群着兽皮的“史前人类”,正在洞穴前钻木取火…… 浩然说: 一位老师曾这样总结她眼中的优秀学生:低调又好学,沉静有睿智,踏实不虚荣,宽容而有爱。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 疫情期间,所有的同学都宅在了家中。此刻,我的同学在家会做些什么呢?我穷尽了所有的想像,也想像不出每个人的样子。可能,每个人在家除了休息,又都很努力,这种努力不是管出来的,而是主动生发出来的。 有人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完全是一个偶然。 然而,历史哪有那么多偶然。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裴文中也像其他大腕学者一样离去,可能北京人头盖骨仍会被埋藏在坚硬的岩层下,可能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番样子。 不是每一段历史,都有那么多偶然可以说。而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