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细节案例 10月28日
王校长今天带队送教下乡,我在校园巡视。看孩子们正在进校,先在校内观察进校情况,孩子们沿线、保持距离,值岗学生适时提醒;接着走出校门看进校情况,值岗学生查体温记录卡、值岗老师分三处进行测温。
看到北侧队伍中一个男生走在了中间黄线上,没有按规定走两侧的分道线,这样走会造成左右间隔不到1米。我从队中叫下了这个孩子,问他刚才走的是哪条线。
问了三次,因为戴着口罩无法辨别,要么是声音太小,要么是没有回答,我没有听到答案。我又问他是哪个班的?他反问:我怎么了?这个我听清了。
这时,正在值岗的几个孩子过来,“他前天中午放学,没有随班级路队走,一个人直接上了公路,我一直追到绿灯附近提醒他--”(这时我顺便拍了这个孩子的照片,问不出班级、姓名,这样便于追踪。)
他也开始了争执,而且这时有了委屈的哽咽声,“你们态度不好,我就不会好好对你们---”
我让几个值岗的孩子回到自己的岗位,人多、事多反而不容易帮助这个孩子理清头绪,继续我们的谈话。“你刚才走的是哪条线?”
他用手指了指。三条线,这我怎么能看出是哪条!
我再次问。他不耐烦了,“我已经指了吗?中间那条线。”哽咽声更加明显,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
我也提高了声音,他的做法应该受到批评。
“问你走的是哪条线,老师语气重吗?你让老师得到答案了吗?问你是哪个班的?问错了吗?你回答了吗?你说你已经指了自己走的是哪条线,三条线老师无法看出是哪条线,不是故意为难你。值岗的同学几个人反映你的问题,你说责任都在他们----这些都是他人的错,都是你在受委屈?”
景主任、李老师在附近,也过来了。景主任问他的健康卡,他出示了一个皱皱巴巴的纸片,问他健康卡牌子哪里去了,他说坏了。李老师问他是哪个班的,也没有回答,反问“我怎么啦”,李老师说送他回班,他说他自己能回家-----
我看这样,没有再继续,想让他平静一下。
过了会儿,李老师建议先送他回班,我觉得先让他平静一下,让班主任接手处理会更合适,李老师的建议合理。
李老师过会儿就回到校门口,说孩子坚持自己回班。我提醒要转告班主任关注这个孩子今天的表现,并根据今天的情况结合实际加强教育,尤其是心理引导。
保安师傅对这个孩子也有很深的印象,说几次列队进校,他本来不是第一个,非要抢占第一、测温进校,劝说也不听。
此生后续处理,需关注。
反思:连问三遍这个孩子没有回答,应该让他平静一会儿再回答,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强烈的敌对情绪;当这个孩子表现出委屈之后,更应该让他平静一下,毕竟他和我不熟悉,情绪激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自己耐心不够,应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