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西北的景色是真的美,一路向西的感觉真好,一路追逐夕阳的感觉也很棒,这里的美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真正引发我深思的是昨天中午吃饭时遇到的一件事。
偶遇一群朋友组成的家庭团,其中一对夫妇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孩是姐姐,瘦瘦小小。男孩是弟弟,看着也没比姐姐小几岁。正在大家吃饭时,忽然爸爸吼了起来:“为什么你买东西不给弟弟买?”这声音着实把我从美食中拉出来,转头望向这个爸爸,只见女孩低着头和她的几个小姐妹站在一起,小声说了什么没听太清。爸爸又开始了,可以说是歇斯底里,“为什么不给你弟弟买?”女孩开始啜泣,爸爸可能看女孩在反驳,又很生气,一把抓住女孩手里的“杏皮水”愤怒的扔在地上说:“你弟弟没有,你也不能喝!”顿时杏皮水四溅了一地。这时候女孩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吼着:“我为什么要给他买?”伴随着女孩的哭声,父亲持续的指责声,周围朋友的劝解声。我小声说了句:身为女生,我真的为这个女孩感到悲哀。
是呀,我为什么要给他买?我为什么要给他买?我为什么要给他买?我不想从重男轻女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我试图理解为爸爸想教育女儿疼爱自己的弟弟,或者想让孩子注重亲情。但是爸爸的教育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一、当众指责;从周围朋友的劝解中听到孩子可能在叛逆期,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开始注重自我,关注自己形象的时候,而爸爸在女孩的朋友、一大群陌生游客的面前,当众爆发指责自己,这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真的是让自己“颜面全无”。对标学校教育,作为任课教师,保护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会更能让学生接受自己。
二、情绪失控;在指责孩子的语言中,我听到了:“你看看带你出来这几天,你的行为还像不像个人?也不和你弟弟玩,也不给你弟弟买东西…”由这句话可以看出爸爸应该是想爆发很久了,然后一杯3元的杏皮水就彻底打开了他的宣泄出口。但面对孩子说出那么严重的话,多少会有损一个作为家长的形象。当然,我自身脾气也非常急躁,很容易火冒三丈,经常说出“最狠的话”,可是说完就很后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希望自己能够遇事冷静几分钟,不做情绪的奴隶。
坐上车后,我和爸爸妈妈在探讨这件事。爸爸说他这个教育方式太不对了,旁边就有卖的,再买一杯给男孩,然后单独和女孩沟通这件事或者是整个旅途的事情,可能下一次就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毕竟那个爸爸自己也在说:“她那么大了,让她自己想想做的对不对?”,我同意爸爸的说法,但是如何进行亲情教育呢?
从娜姐教育孩子来看,夕夕就很爱辰辰,辰辰也很喜欢姐姐,姐弟感情超级好。如果从小感情就培养的那么好,到青春期也不会差。娜姐一直说亏待辰辰,因为即使有了辰辰,但是娜姐夫和娜姐还是把很多的爱给了夕夕,姐姐没有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失去了宠爱,也就让姐姐对弟弟没有了敌对心理,也更能像爸爸妈妈一样爱着弟弟。
我的爸爸兄弟姐妹六个,家族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全靠爸爸维系,所以一家人的和睦也在村里被称赞。我有一个妹妹,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亲情的感觉就越发浓厚。妹妹比我早毕业工作,我临毕业的时候,她用仅存的工资贷款给我买了部手机,我来到郑州的第一年,无依无靠,住在学校宿舍,看到别人周末都回家,我却只能继续待在学校,那种没有生活的时光带给人的孤独感极其强烈。妹妹那会和别人一起租房住,空间也很狭小,但是她想让我周末吃点好的,就每周让我去找她,一起过个周末,所以我那会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每周五40分钟的86路公交,即使公交车的一停一走让我眩晕不已,我也在期待着周五的到来。孤独的时光中感受到亲人带给你的力量,这种感受我一辈子都无法忘却。转眼四年都已过去,我们都在郑州安了家,一切都越来越好,但是这种浓浓的亲情也一直在我们家延续。
坐在颠簸的车上想了那么多,眼泪也在止不住的流,看着远方,一望无际的荒凉之中有一湾绿洲,温暖了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