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心中的“难言之隐”(一)
——《唐诗五首》备课札记
史丽平
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五首诗歌,这五首诗歌中都有优美的写景语句,但是每首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各不相同,或是闲适、或是清新、或是雄壮。学习这几首诗歌除了要体会这几首诗歌的韵律之美、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构思之美之外,还要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品,是比较早的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诗歌的开头以“望”字点题,写了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薄暮时分,牛马归家,诗人难免会有思归之情,但是诗人的满腹心事又无人诉说,只能选择归隐,和陶渊明类似,可以和《饮酒》做比较阅读,特别是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与这首诗中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的意思相类似。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难言之隐”也就是,作者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不得不选择归隐,内心非常迷茫和失意。
《黄鹤楼》是崔颢的名作,从神话传说起笔,然后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写现在的鹤去楼空,“空”字写出了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的感慨。诗人极目远眺,看到的只有千百年来在天空悠闲漂浮的白云,增添了诗人的怅惘之情。颈联所描写的景物虽然是明丽清新的,但是诗人的思绪是绵延的,不觉到了傍晚,烟雾升腾,江面一片凄迷,此情此景,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一诗是王维被排挤出京出使西北边塞的途中所写,有唐诗“起承转合”构思的特点,起——首联:交代时间地点事由;承——颔联:直接写内心感受,以“征蓬” “归雁”自比,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转——颈联:由颔联的个人浮沉转而阔大起来,意境雄浑、壮阔、深邃,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孤”“直”虽然简洁,但有一中震撼人心的力量,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只有黄河横贯,大漠无边,长河无际,苍茫感油然而生,落日之“圆”衬托了这种苍茫之感。合——尾联与首联呼应,写诗人并没有遇到边关统帅,统帅仍在边关作战,诗人的情绪好像高涨起来,个人的失意变为慷慨悲壮,表现了诗人的乐观,故事好像要继续,却又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野望》描绘了秋天山林的静景和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愁苦的心情,进而我们读懂了他的隐逸山林之志。《黄鹤楼》从神话起笔,由古至今,写楼、写云,虚实相生,给人以缥缈悠然之感,由白日一望千里的明朗的景色到日暮迷离朦胧的江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使至塞上》由个人的漂泊感受到雄浑壮丽的景观,作者的孤单、寂寞、悲伤、慷慨、乐观等情绪都蕴含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