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清浅的文字,娓娓道出他从教五十多年来的为师之道。全书虽然是于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和经验之谈,但是其所述之事与理跟我们的生活经历相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回到了从前,重新忆起曾经走过的教育之路。
看于永正老师一次次的激励孩子,一次次耐下心来、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及在“行无言之教”,于老会认真书写每一个字,会一次次地朗读给孩子听,会写下水文,会为了孩子去做很多事,用自己的无言之行去教育孩子,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发自内心的佩服这个老师,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
我想这也是教育最好的方式——“影响”,因为教育艺术的本质从来都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庆幸自己正在一点点的尝试,虽然我可以做的很少很少,但就像那一日,我愿意为了孩子去放弃语文课的时间,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组建自己的小组进行读书汇报,有些孩子尝试了从未有过的思维导图,有些孩子给我们演了一出不成熟的课本剧,有些孩子画了一幅幅人物画像,还有的索性就讲了个故事,一节课,形式多样,五花八门,但孩子们却不再像在语文课堂上那样拘谨,他们显得更加轻松地释放自己的内心。
在阅读过程中,最令我感叹的是书中的第一章——《做甘草》。是呀,要想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先做一棵甘草,要具有甘草的三大品质,于是乎,我暗暗发誓——愿作一棵甘草。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是说孔子具备五大美德,即“温、良、恭、俭、让”,其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居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甘草的第一大特性就是性温、味甘。一个老师只要具备了甘草性温的特征,那么他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总是会心平气和地对待,哪怕是学生的表现令他暴跳如雷时,他也能由暴风骤雨变为和风细雨。
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能做到心平气和,真是得很难很难。记得有一年,我教六年级语文时,一个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我让他站起听课,他高昂着头,脚不停地抖,头也不停地一点一点,表现出十分傲慢和吊二啷当的样子。更令我气愤的是,当我用书打他一下时,他反手给我一拳,一来二往,我俩便在教室里开仗起来。现在想来,我真是不应该呀。如果我早一点读到于老师的“我的为师之道”系列丛书,那么我的思想和心态就不再那么简单粗暴。由此可知,老师的心态很重要,心态平和了,处理的方式就会为之改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在所难免的,一个好老师就应该包容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误,但是,当孩子犯了错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犯错的危害性,找到犯错的原因,并能知错就改。
善待每一个 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做好一个老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或许他们只是小蜗牛,请允许我牵着他们一起散步,一起去看风景,虽然我们走得可能不够快,但一路走一路都是收获,我也想在教育中把自己教成一个孩子,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一同成长,一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