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智应变,让课堂更精彩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金水区金桥学校 陈文婳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对象都是精力充沛的学生,这也就决定了在这一节课中,总会遇到事先难以预料的突发性事件,这也是成为了年轻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了。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也不能敷衍了事。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机智应变课堂上的变数,成就学生的精彩呢? 一,面对问题,不回避。作为教师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依然对其不认可、不接受。例如,在学习“认识小括号”这节课时,大部分同学都感受到了小括号的作用。只有一位同学认为小括号很多余,用不用都一样啊,为了让大家同意他的观点还举了一个例子“12×(3+4)=12×3+12×4”不利用小括号也可以解决,为什么还要学习小括号呢。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必刻意的回避躲闪。跟随着学生的疑惑,从问题出发,和学生们一起解决。 二,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巧妙引导。真实、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中,有时他们会灵机一动,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因为他们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赞赏和教师的表扬。其实,这正是孩子们真正投入数学思考的良好状态。作为教师,应该足够重视,并用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恰当的引导。 三,面向全体学生,共同探寻知识背后的秘密。吴老师的课堂是为学生开启思考大门的课堂。在文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吴老师采用的是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新知。在一番思考之后,吴老师询问“这么多的算式,商都等于2,你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吗?”有位同学说:“在这几个算式中,被除数变大,除数也跟着变大,商不变;被除数变小,除数也变小,商也不变。”对于学生分享的不太准确的想法,吴老师没有急于打断,直接教授准确的知识。而是,先把学生的观点认真的板书在黑板上,又自然自语的说道,他说的很有道理啊,真的是这样吗?一句自言自语的话,迅速让学生的目光再次集中到这个问题上,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探寻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在知识内化过程中,问题和困惑都有应该源自于学生,也应该是学生尝试解决。有得时候,个性问题的产生往往具有普遍性,让个体问题在面向全体的过程中得以解决,才有利于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变为教学中精彩的教学资源,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时时树立应变意识,适时进行课堂应变操作训练,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轻松、更有效、更“机智幽默”。
|